糖尿病患者越来越瘦,是好事还是坏事?

李哲医生 发布于2022-05-15 10:26 阅读量737

本文由李哲原创

在2型糖尿病的诊疗过程中,大多数的医生都会关注患者的体重,尤其对于肥胖和超重的患者,在降糖的同时也会指导患者合理减重。


肥胖和超重的确是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越瘦就越健康。相比与欧美人,亚洲人中的很多糖尿病患者并不会表现出肥胖,甚至还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消瘦。


但部分糖友还存在“千金难买老来瘦”的错误观念,使得消瘦这个症状更是容易被忽视。


今天就带糖友们来学习一下,糖尿病和消瘦之间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消瘦有何危害?

如何判断?


糖尿病患者而言,越来越瘦并非好事,消瘦会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比如:


各类不良影响:

01

消瘦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密度降低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02

消瘦患者免疫力低下,感染风险增加;


03

消瘦会影响患者生殖功能,会导致女性闭经、不排卵,男性少精或者无精;


04

消瘦还可能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



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消瘦的情况呢?


在临床上医生常用体质指数BMI(body mass index)来判断患者体重是否正常,即:


BMI=体重(kg)/ [身高(m)]²


如果你的BMI<18.5kg/m²,那就可以判定为体重过低,存在消瘦的情况。



糖友越来越瘦的原因有哪些?


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持续下降、出现消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01
因病而瘦

糖尿病病情未得控制,血糖升高或胰岛素缺乏等原因导致代谢紊乱,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能充分利用,引起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速,造成体重下降;


02
因药而瘦

糖尿病患者使用的一些药物,如二甲双胍、GLP-1RA等具有一定的减重作用;


03
本身疾病

患者同时存在慢性消耗性疾病,包括肿瘤、结核、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胃肠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厌食)等;


04
日常生活

患者饮食控制过于严格或运动量较大,消耗较多导致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消瘦后如何处理?


对于已经出现消瘦的患者,我们需要通过调整饮食、运动、药物来合理的增加体重。



01
饮食重点

消瘦患者应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在血糖稳定、无明显波动的情况下,合理的、逐步增加每日总热量摄入,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并注意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补充。


02
运动重点

选择强度较低的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


03
药物重点

在药物调整方面,可以选择具有刺激胰岛素分泌或改善胰岛素作用、增加体重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或调整为胰岛素治疗。



糖友们不要偏信越瘦越好,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保持稳定,才是最健康的做法。


另外,平时也要定期自测体重并记录变化情况,如出现体重持续下降甚至消瘦,应及时就医,排除有无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根据医嘱对药物或生活方式进行调整。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