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以上猝死者为中青年人!这个诱因你经常忽略……

李哲医生 发布于2022-02-09 17:53 阅读量251

本文由李哲原创

猝死正在“年轻化”

猝死,就是突然死亡。


根据WHO的定义,平时身体健康或看上去健康的人,在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就叫猝死。这里的“短时间”,WHO的定义是6小时;在国内医学界则普遍认为是发病1小时内。

猝死之所以恐怖,是因为它随时随地,在任何年龄、任何人群都可能发生。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多数猝死发生在65岁以上,但近年来,有一个趋势值得注意:猝死逐渐年轻化。


2015年,发布在《中国法医学杂志》上的《广东地区622例猝死案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1-50岁的男性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案例数最多,“小于20岁”和“21-30岁”年龄组也分别有32例和59例。


央视新闻此前也做过统计,在每年近60万的猝死案例中,43%的人在40岁以下。


身体机能正处于巅峰的年轻人,何以成为猝死的高发群体?


2最大问题在心脏,熬夜过劳很危险


年纪大猝死,一般是身体机能老化和重大疾病所致。但中青年猝死,绝大多数来自工作压力和生活习惯。


一直以来,人们有个误解。由于症状相似,很多人经常把猝死等同于“心肌梗塞”。但实际上,猝死的发生有许多根源,心梗只是其中一种。


按根源来分,猝死一般有心源性(如心肌梗塞)、肺源性(如肺栓塞)、脑源性(如脑出血),甚至消化系统疾病和妊娠中的羊水栓塞都可能导致猝死。国际研究显示,心、肺、脑三类疾病导致的猝死就占了全部病例的88.6%。


而在这其中,心源性疾病又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时候,是心脏,宣判了身体的死刑。一般来说,在极短时间内(几分钟)死亡的病例,属于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较大。


在2020年4月全国性学术期刊《中国急救医学》刊登的论文《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显示,心源性猝死为猝死的最主要类型,占57.8%,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肺源性猝死(21.6%)。

那么,具体来说,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猝死呢?


在《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的样本中,造成猝死最主要的生理因素是“情绪激动”(25.66%)和“劳累”(24.53%)。除此之外,饮酒、感冒、吃太饱,甚至排便用力都会成为触发定时炸弹的那根导火索。

情绪太激动真的会致命。情绪激动时,心跳会加快、血压会升高、心肌耗氧量将增加,这非常容易诱发心梗,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