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向非常健康的37岁的张女士突然头晕,一开始以为是没休息好,结果第二天、第三天头晕越来越严重,走路也不稳了,家人急忙把她送到医院。
到了急诊,做了头颅MRI诊断为小脑梗死,神经内科将她收治入院。
年轻女性,血压、血糖、血脂都正常,为什么会突然脑梗呢?医生想到了一个疾病,于是为她开具了心脏彩超的检查,心脏彩超报告证明了医生的推断——“卵圆孔未闭(双向分流)”。
神经内科医生请心内科会诊,考虑到患者是年轻女性,以前也没有脑梗的危险因素,这次脑梗很可能与这个卵圆孔未闭有关,结合患者的情况,建议做介入治疗,进行卵圆孔未闭的封堵。
张女士考虑后决定接受介入治疗,于是转到了心内科,卵圆孔堵上后,张女士没再出现过头晕不适,恢复很好。
那么,什么是卵圆孔未闭?张女士为什么会得脑梗呢?它还有哪些危害呢?发现卵圆孔未闭该怎么办?今天就来说一说。
什么是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是心脏左右心房之间的一个结构,是胎儿时期房间隔的一个生理性的通道,因形似卵圆形而得名卵圆孔。
人类出生前卵圆孔是没有闭合的,因为胎儿的肺循环还不成熟,血液要从这里流过,来保证胎儿全身脏器的营养和氧气供应。
不过,出生后,婴儿的肺就开始工作,卵圆孔完成使命就会慢慢闭合上。
如果3岁以上,心房之间的原发隔和继发隔不能粘连、融合,就会留下大小不等的缝隙,像门帘一样隔在左右心房之间,这种情况就称为卵圆孔未闭(PFO)。
卵圆孔未闭常见吗?
卵圆孔未闭其实很常见,成年人发生率大约是25%,也就是每4个人就有一个人存在这个问题。
卵圆孔未闭虽然常见,但是发现的人很少,绝大多数人如果不做特殊的检查(TCD发泡试验,或者右心声学造影和经食道超声),是不会知道自己是否有卵圆孔未闭的。
卵圆孔未闭危害大吗?
卵圆孔未闭虽然常见,但是大多数卵圆孔未闭的患者是没有任何症状的,所以不会主动为自己做检查确诊,可能一生都跟这个问题和平相处。
卵圆孔未闭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比如:脑卒中(主要指脑梗塞)、其他栓塞、偏头痛等。
为什么会头晕、脑梗呢?
大家都知道,人体的静脉系统会一直产生血栓、代谢产物等“垃圾”,那这些垃圾是怎么被清理的呢?这就要通过肺部的血液循环了。
健康心脏的左右两侧是不相通的,这些物质可以被清除掉,但是卵圆孔未闭的人群,在用力的时候,卵圆孔会暂时打开,血液中的“垃圾”就会趁机跑到左心房去,避开了肺循环清理,直接流入脑部的动脉。
如果血栓比较较小,会引起头晕、偏头痛等问题,如果血栓比较大,堵塞了脑动脉,就会导致脑梗了。
另外,如果卵圆孔本身形状就比较狭长,局部也容易附着血栓,血栓脱落,堵塞了脑动脉,也会导致脑梗。
封堵手术是什么样的?
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是卵圆孔未闭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年龄不大(16-60岁),血栓栓塞性脑梗合并卵圆孔未闭,且没有发现其他卒中风险的患者来说,指南做出的是IA类推荐(最高推荐级别)。
37岁的张女士,被诊断为血栓栓塞性脑梗合并卵圆孔未闭,并且既往也很健康,因为进行了这个封堵治疗。
卵圆孔未闭的封堵治疗,属于心内科开展的内科介入治疗的一种,微创且耗时仅1小时左右,利用封堵器(下图所示)堵住卵圆孔,可以治愈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成功率高,是较为成熟的内科介入治疗手段,已经在我院心内科结构团队成功开展几十例。
发现卵圆孔未闭怎么办?
发现卵圆孔未闭,应该怎么办呢?一定要做介入治疗,把卵圆孔堵上吗?
首先,请不要太紧张,前面已经讲过,大约25%的人存在卵圆孔未闭的情况,但是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有比较严重的后果,大部分人是没有任何症状的。
那发现卵圆孔未闭,应该怎么处理呢?都要做手术吗?
医生会结合《卵圆孔未闭相关卒中预防中国专家指南》的诊疗流程(比如年龄、症状、卵圆孔的大小、颅脑影像学的检查结果等)给出建议。
像前文提到的37岁脑梗的张女士,年纪轻,也没有脑梗相关的危险因素,考虑脑梗跟卵圆孔未闭相关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建议她做了介入治疗,把卵圆孔封堵上,以绝后患。
不过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并不是所有发现卵圆孔未闭的病人都需要进行封堵治疗的,即使是发生了脑梗(脑卒中)的病人,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下面的图就是《卵圆孔未闭相关卒中预防中国专家指南》对于卵圆孔未闭的治疗方法的建议。
可以看到,医生首先需要评估卒中跟卵圆孔未闭的相关可能性,再结合患者的出血风险、年龄等因素做出最后的治疗建议。
最后,总结一下,对于发生了脑梗,或者反复眩晕和偏头痛发作的患者,在进行病因检查时,应当把卵圆孔未闭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另外,如果您做检查,发现了卵圆孔未闭,也不必太惊慌,找到靠谱的医生给你一个适当的建议,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