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资料】
女性,69岁,农民
【主诉】
左侧面部麻木1天
【现病史】
患者今日上午07:40左右吃过早饭后开始出现左侧面部麻木,以左侧口角周围为主,眼部以上及耳周无麻木,闭眼正常,饮水正常,自觉近几日有心悸不适,无言语不清,无肢体麻木、无力,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黑蒙、晕厥,无四肢抽搐,无神志不清,无视物旋转、视物双影,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无大小便失禁,无腹痛、腹胀、腹泻,无发热、咳嗽、咳痰,于08:46至我院急诊就诊,测血压148/90mmHg,查血细胞分析、C反应蛋白:正常。心肌标志物:肌红蛋白79.10ng/ml。B型钠尿肽前体:正常。快速生化:随机血糖7.77mmol/l,尿素7.9mmol/L,谷草转氨酶47u/L,肌酸激酶178u/L,电解质正常。凝血功能:正常。新冠病毒核酸:阴性。09:43查头、胸部CT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腔隙灶、脑萎缩、脱髓鞘),建议MRI进一步检查;右侧额骨局部骨质增生硬化,请结合临床;两肺纹理增强,右肺上叶、左肺下叶实性结节,建议结合临床及隔期复查;扫及包括上腹部:脂肪肝。头颅MRI评价,未发现急性病灶;急诊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天麻素、倍他司汀、乙酰谷酰胺治疗;为进一步诊治,拟诊“脑血管病”收入院。
【既往史】
诉有白内障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胃出血、冠心病等疾病史。
【查体】
T:36.2℃,P:78次/分,R:19次/分,BP:126/70mmHg。神志清楚,言语清,无智能减退,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正常。右利手。无失语。颅神经检查:嗅觉正常,近视力及远视力可,初测视野正常。眼睑无下垂,无斜视,眼球无凸出及凹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3cm,位置居中,光反射灵敏,调节反射正常。眼球运动正常,无复视,无眼震。面部感觉正常,角膜反射双侧对称存在。颞咬肌无萎缩,咀嚼肌肌力正常。下颌居中,张口有力,下颌反射正常。双侧眼裂对称,双侧鼻唇沟对称,气传导、骨传导、Rine试验尚可。软腭运动正常,咽反射尚可。耸肩有力,转颈有力,伸舌居中。舌肌无萎缩,舌肌无颤动。运动与共济:肌营养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叩击性肌强直反射正常。无不自主运动,无肌束震颤。肌力:四肢肌力5级,双侧指鼻试验、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检查尚可,闭目难立征检查尚可,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反射(++),Hoffman征阴性。掌颏反射阴性。腹壁反射上(+),中(+),下(+)。膝反射,踝反射(++)。髌阵挛、踝阵挛阴性。双下肢病理征阴性。感觉:刺痛觉、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正常。皮层复合觉正常。植物神经机能:霍纳征阴性,皮肤营养正常,泌汗正常,皮肤划痕试验阴性,括约肌正常。脑膜刺激征:颈软,克氏征、布鲁津斯征阴性。NIHSS评分:0分;洼田饮水初筛试验示无明显吞咽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
2021/05/18我院急诊查血细胞分析、C反应蛋白:正常。心肌标志物:肌红蛋白79.10ng/ml,B型钠尿肽前体:正常。快速生化:随机血糖7.77mmol/l,尿素7.9mmol/L,谷草转氨酶47u/L,肌酸激酶178u/L,电解质正常。凝血功能:正常。新冠病毒核酸:阴性。09:43查头、胸部CT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腔隙灶、脑萎缩、脱髓鞘),建议MRI进一步检查;右侧额骨局部骨质增生硬化,请结合临床;两肺纹理增强,右肺上叶、左肺下叶实性结节,建议结合临床及隔期复查;扫及包括上腹部:脂肪肝。2021.05.21头颅MRI: 1.轻度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改变(脑萎缩、脱髓鞘); 2.CE-MRA示:右侧椎动脉纤细,颅内动脉轻度硬化改变。2021.05.22颈椎MR: 1.颈5-6、颈6-7椎间盘向后突出; 2.颈椎骨质增生。
【初步诊断】
腔隙性脑梗死
【诊断依据】
患者老年女性,69岁,因”左侧面部麻木1天“入院。表现为昨日上午07:40左右吃过早饭后开始出现左侧面部麻木,以左侧口角周围为主,眼部以上及耳周无麻木,闭眼正常,饮水正常,自觉近几日有心悸不适,无言语不清,无肢体麻木、无力,至我院急诊,查头部CT: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腔隙灶、脑萎缩、脱髓鞘)。头颅MRI评价:未发现急性病灶;收入院。目前患者左侧面部麻木有好转,但仍存在,故目前考虑腔隙性脑梗死。
【鉴别诊断】
1.动脉夹层相关性卒中:颈动脉和椎动脉夹层是导致TIA和卒中的相对常见的原因,尤其在年轻患者中。严重的头颈部创伤可能导致动脉夹层,但是有大约一半是自发性的或由轻微损伤所致。动脉夹层可导致缺血性卒中,表现类似脑栓塞,需查MRI和MRA或CTA明确诊断。 2.卵圆孔未闭(PFO)相关性卒中:PFO是房间隔的胚胎性缺损,伴有或不伴有房间隔动脉瘤。PFO会显著增高高危患者的卒中风险,需查食道超声心动检查或TCD发泡试验可鉴别。
【诊治经过】
入院后予以: 1.II级护理,洼田饮水试验评估,低盐饮食,测血压、心率qd,陪护1人,急性期康复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控烟及健康教育,防跌倒;2.药物上予以:二级预防:肠溶阿斯匹林(拜耳),阿托伐他汀钙片;营养神经:腺苷钴胺;改善头晕症状:天麻素;改善循环、扩血管:注射用曲克芦丁(布瑞金),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倍他司汀,尼麦角林;等治疗。症状逐渐好转,精神状态可,住院13天,经上级医师查房后准予出院.
【诊断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
【分析总结】
此例患者面部麻木来院就诊,完善头颅磁共振及ct后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腔隙性脑梗死,经过治疗好转。造成面部麻木的原因较多,常见有以下几点: 1.感染性因素:比如由感染引起的面部组织损伤或者面部神经发炎,比较常见的有三叉神经炎症;2.神经压迫:比如三叉神经压迫会出现面部麻木的症状,此外颈椎病变一部分也会压迫到三叉神经,从而引起面部麻木的症状; 3.血管病变:比如有血管硬化、狭窄、斑块的患者容易造成大脑缺血、缺氧,从而出现面部支配区域的缺血、缺氧,表现为麻木症状; 4.内分泌代谢因素:比如存在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贫血等因素,也会造成面部的麻木症状,需要纠正相关疾病来改善症状; 5.系统全身因素:比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睡眠障碍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精神因素,也会造成面部的麻木症状。需要根据系统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对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