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以食为天,不吃五谷杂粮就不会得病。
脑卒中与饮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人的脑卒中是吃出来的。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在遭受脑卒中,其中一部分人就是因为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高热量饮食、高糖饮料、高盐饮食等),导致早早就患有“三高”,终有一天发作,导致脑梗死或脑出血发生,瘫在床上。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与我国最近几十年饮食结构改变有直接的关系。人们对于高热量饮食及脂肪饮食的摄入增加,直接导致了慢性疾病的发生。
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疾病越来越少,相反,很多由于营养过剩导致的慢性疾病及肥胖,直接危害的各年龄段人群的健康。
而脑卒中作为威胁我国居民最主要是慢性疾病,就是由于长期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及饮食过剩导致的。
如何吃更健康?
饮食一定要多样化,使能量摄入和营养药物均衡合理,适量搭配,各项营养素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这才是饮食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关键。
建议降低钠摄入量并增加钾摄入量(绿叶蔬菜富含钾),有益于降低血压,从而降低脑卒中风险。每天食盐量建议:≤6g/d。
强调增加水果、蔬菜(绿叶蔬菜):摄入新鲜蔬菜 400~500g、水果 200~400g;
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各种奶制品相当于液态奶 300g;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白肉为主,减少红肉摄入),摄入总量 120~200g;白肉主要指鸡鸭鱼等,红肉指牛羊猪等。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每天总脂肪摄入量应小于总热量的 30%,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
控制食用油摄入,减少动物油,增加植物油摄入,烹调植物油<25g;
控制糖(即食物中添加的单体糖,如冰糖、蔗糖、白砂糖等)的摄入,每天<50g,最好<25g。尤其是糕点类食品、油炸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