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模糊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1病人的治疗

李哲医生 发布于2022-01-02 15:20 阅读量245

本文由李哲原创

病例资料


女性,59岁,因“意识模糊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1 h”入院。既往心房颤动病史5年,脑梗死病史5年,不规律服用抗凝药物。术前mRS评0分。


神经系统检查

BP:156/75mmHg,嗜睡,房颤心率,构音障碍,双眼同向右侧水平凝视,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左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巴氏征阳性。NIHSS评分16分。


实验室检查

Glu: 6.1mmol/L,INR: 0.96R。


影像学检查

立即完成CT+CTA+CTP并RAPID软件评估:ASPECTS评9分、CTA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前交通动脉开放、核心梗死体积65mL,缺血半暗带193mL,Mismatch比4.0。


初步诊断

1.急性右侧颈内动脉栓塞性脑梗死
2.心房颤动


诊疗经过

按0.9mg/kg rt-PA启用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进入介入中心时意识障碍加重为昏睡。立即丙泊酚+右美镇静神经镇静麻醉,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8F动脉鞘,快速完成脑血管造影。


依据DSA所见第一诊断修正为:急性双侧颈内动脉栓塞,因R-CCA通路过度迂曲,故拟首先开通L-ICA。6F长鞘+6F NAVIEN(115cm)到达左侧颈内动脉,微导管XT-27 +微导丝Synchro2(300cm)进入大脑中动脉,NAVIEN跟进,冒烟示远端血流通畅;释放Solitaire FR(6.0mm×30mm),采用SWIM技术,抽取栓1次,取栓大量暗红色血栓,ACA、MCA血流恢复,后交通微栓子逃逸,mTICI 3级。同样操作技术开通右侧颈内动脉,取栓1次,亦取出大量暗红色血栓,术中见微栓子逃逸至R-M3,mTICI 2b级。C臂CT示右侧基底节区造影剂少量渗出,无出血征象。


预后与结局

患者术后进入NICU,呈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双侧病理征阳性。术后6h复查颅脑CT示右侧脑组织肿胀、侧脑室受压。


术后19小时MRA示颅内大血管血流通畅,DWI与T2示颅内大面积缺血、水肿灶。术后22h出现,深昏迷,左侧瞳孔直径3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右侧瞳孔直径3.5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消失;GCS评5分。考虑颞叶钩回疝形成。


随即颅脑CT示右侧大脑半球占位效应显著。对于双侧颈内动脉闭塞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①双侧颈内动脉急性闭塞血管内治疗是否可行?

双侧颈内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往往侧支循环被破坏完全,尽早血管再通更显重要,然而表中Larrew等研究者仅用32min成功实现双侧TICA血管再通,患者仍因脑水肿死亡。


本例患者血管虽及时成功再通,也死于大面积脑梗死。因此,推测由于缺少必要的侧支循环,急性双侧颈内动脉闭塞开通可能难以获益,仍需更多临床研究证实。


②如何实现双侧闭塞血管快速再通?

血管再通时间越短,缺血脑组织体积愈小,患者临床获益率越高。血管开通效率与手术者经验、取栓策略、取栓器械等因素密切相关。



国内教授等提出双侧股动脉入路,由两组医师同时实施双侧前循环血管内治疗,依期尽早实现双侧开通。双侧股动脉穿刺由两组取栓医师同时操作被证实是可行的,然而受限于取栓医生数量与国内介入高职耗材费用支出,真实世界中单侧股动脉入路序贯取栓更常见。


本例患者尽管双侧颈内动脉均于时间窗内成功再通,优先开通的左侧颈内动脉(后闭塞)无严重脑梗死发生,较早闭塞的右侧颈内动脉延迟开通,出现了严重大面积梗死,并导致形成脑疝。因此对Willis环完整并且软膜侧支代偿开放患者,优先开通首发症状侧的颈内动脉,可能因较早缺血的脑组织得以挽救而获益。


由于双侧颈内动脉急性闭塞脑组织缺血面积大,病情凶险,相关文献和经验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制定合理的取栓策略。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