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一例颈动脉串联狭窄

李哲医生 发布于2021-12-27 17:45 阅读量140

本文由李哲原创

病例介绍

患者,男,56岁。
主诉:体检发现右侧颈动脉进展性狭窄3年。

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在单位体检,颈动脉彩超发现右侧颈动脉中度狭窄(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率55%),开始口服他汀类药物,1年前行颈动脉彩超复查,提示右颈动脉狭窄率60%,1周前在当地医院再次颈动脉彩超检查,提示右颈动脉重度狭窄(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率90%),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患者3年来无肢体麻木无力,无言语不清,无明显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抽搐发作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


近来饮食睡眠可,二便规律,体重无明显增减。


既往史:“高血压病”病史10余年,每日口服缬沙坦胶囊80毫克,血压仍在160/90mmHg左右,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其它基础疾病。


个人史:“吸烟史”30余年,每日20支;“饮酒史”20余年,每日100克白酒。


体格检查:BMI指数:26.3(超重),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神经专科查体:神清,言语流利,查体配合,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双侧眼球运动自如,面纹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颅脑MRI未见明显异常(2021年11月09日于本院),头灌注CT提示右侧颞顶枕叶TTP延长,I期I型低灌注(2021年11月10日于本院)。


诊断:

1.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极重度狭窄(狭窄率>95%)

2.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重度狭窄


手术指征:

患者右侧颈动脉狭窄渐进性加重,目前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线样改变,狭窄率大于95%,属于极重度狭窄,有随时闭塞风险,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率也大于70%,属于重度狭窄,虽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但影像学有改变,头灌注CT提示右侧颞顶枕叶TTP延长,I期I型低灌注,手术指征明确。


手术策略:

全脑血管DSA造影,同时局麻行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及起始部狭窄支架成形术。


理由:

1.患者经济条件有限,造影同时行介入治疗,降低费用。

2.患者口服双抗已达1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因检测中等代谢,抗血小板有效。

3.患者意识清楚,语言及四肢活动正常,配合治疗,局麻可行。

4.患者颈内动脉串联重度狭窄,如只处理1处狭窄,不能保证改善头灌注,狭窄也会继续进展,多需再次介入治疗,增加费用,所以同期处理串联狭窄。


手术材料:


支撑系统:

6F  Guiding导管


支架系统:

Apollo    4.0mm×15mm  球扩式支架

Cordis Precise    8mm×40mm   自膨式支架


手术过程:


经右股动脉鞘管,置入6F导引导管,泥鳅导丝引导,透视下小心前进,达右侧颈总动脉近分叉处。做正侧位路径图,经Y阀置入0.014inch 185cm PT微导丝及4.0mm×15mm  Apollo支架,路图指引下,微导丝通过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处及海绵窦段狭窄处,达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


Apollo支架沿微导丝输送,通过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处,覆盖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处。手推造影证实位置准确,以命名压6 atm缓慢扩张球囊,支架释放。正侧位造影见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改善,Apollo支架贴壁良好。


回撤Apollo支架的球囊,至右侧颈内动脉起始狭窄处,回撤PT微导丝至颈内动脉岩骨段,以11atm缓慢扩张球囊。撤出球囊,患者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无不适主诉,沿PT微导丝输送8mm×40mm Cordis Precise支架,覆盖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处,造影证实位置满意。


释放支架,正侧位造影见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改善,支架贴壁良好。颅内前向血流增加,右侧大脑前动脉系统,较释放支架前显影明显。撤出导引导管及鞘管,压迫右侧股动脉穿刺点15分钟,无渗血,加压包扎,术毕。术后当日复查头部CT未见高灌注出血等影像。


对于这两处串联狭窄介入治疗顺序,是先做颈内动脉起始部,还是先做海绵窦段,没有定势,依个体情况而定。如颈内动脉起始段极重度狭窄且成角,Apollo支架难以通过,可以先用顺应性好的小直径球囊,扩张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后,再通过Apollo支架。


常规做法,先是保护伞通过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处,释放保护伞,球囊扩张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后,再输送并释放颈动脉支架,回收保护伞,然后导引导管可以上至颈内动脉,有较好支撑力后,再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支架成形。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