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老年男性,急性起病,有前驱感染史(受凉后发热、流涕、乏力)。首先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随后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和认知功能下降。脑脊液压力轻度增高,蛋白和细胞数轻度增高。颅脑MRI提示双侧额颞叶非对称性异常信号。上述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支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同时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脑炎。
为此,积极进行病原学筛查(包括细菌、真菌、结核、梅毒螺旋体、HIV)未见异常。同时外送血清及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和病毒五项检测。4天后回报脑脊液HSV-1型DNA定性(+)(PCR)。患者最终诊断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予足量和足疗程的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3周,出院随访时遗留轻度记忆力下降。
▎发病机制
HSV分为口腔毒株(1型)和生殖器毒株(2型)两种类型。大约有75%的病毒性脑炎是由1型引起。HSV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另外,HSE到底是由病毒再激活还是原发感染引起尚不清楚。
病毒活化:HSV-1型通过口腔、鼻腔黏膜潜伏于三叉神经半月节内,激活后沿着三叉神经分支到达颅底脑膜后进入额颞叶。
原发感染:病毒经嗅球和嗅束直接进入脑叶,或口腔感染后病毒经三叉神经入脑。因此,HSV-1型以累及颞叶、额叶底部、岛叶皮层及扣带回为特征。
▎临床表现
HSE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同其他病原体所致脑膜脑炎一样无特异性,表现为头痛、发热、颈强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及认知障碍等。HSE相对特异性症状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和与额颞叶功能障碍相关的神经系统表现。
▎辅助检查
95%以上的HSE患者脑脊液存在异常,细胞数轻度增多(通常为10-200个细胞/mm3),多为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反映了脑实质感染过程中的出血性质。80%以上患者脑脊液蛋白轻度升高。
与通过脑活检获得的组织学金标准相比,PCR检测HSV-l DN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94%。在疾病的最初几天之内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当有疑问时,建议在1-2天后复查腰椎穿刺检查。CSF PCR检测的最佳时间为发病后2-10天。
HSE是起于颞叶内侧区域逐渐向额叶及海马等边缘系统扩展的进行性的炎症过程。病变先累及颞叶,单侧或双侧,双侧呈不对称性,部分病例可向额叶或枕叶发展,但单独发生于额叶或枕叶者非常少见。病灶范围与豆状核边界清楚,凸面向外,呈“刀切征”,是本病最具特征性的表现。
治疗
为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治疗应该及早进行。因此,当临床考虑HSE诊断时,应立即开始治疗,并根据影像学、血清学和分子检测结果进行调整。
主要治疗手段仍然是阿昔洛韦,它是一种鸟嘌呤衍生物,它通过抑制被感染细胞内病毒DNA聚合酶来阻止病毒复制。阿昔洛韦的治疗剂量为10mg/kg,每8小时1次,目前推荐治疗时间为2-3周。
对于免疫抑制和<12的儿童,治疗时间应>21天。皮质醇作为HSE的辅助治疗是有争议的。当脑炎并发严重脑水肿并有神经影像学证据显示中线偏移时,大剂量类固醇可能在治疗中发挥作用。
虽然阿昔洛韦降低了HSE的死亡率,但大多数幸存者有持续的神经症状、体征,或两者兼有。认知障碍仍然是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