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基本信息:男,50岁
疾病类型:不安腿综合征
治疗医院:台州市立医院(三乙)
治疗时间:2021年11月
治疗方案: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瑞舒伐他汀片稳定斑块、普拉克索控制下肢不适症状、前列地尔注射液改善循环、依达拉奉注射液清除氧自由基等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0天,定期随访
治疗效果: 患者出院时左下肢无力、不适感明显缓解,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畏寒
半个月前,我在门诊接诊了一例脑梗死继发不安腿综合的患者。患者于3天前工作中感左侧下肢站立不稳,行走时像左倾倒,症状持续无缓解,无头晕、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复视等。
患者当日夜间感左下肢持续不适,其性质言语无法形容,彻夜不能入睡。2天前出现左侧口角流涎,言语速度较前减慢,无表达不能、听理解障碍等,晚间左下肢不适感性质同前。
既往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多年,但否认既往夜间出现左上肢不适感。 吸烟史数十年,少量饮酒。否认类似症状家族病史。
门诊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眼动充分,对光反射存在,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浅,示齿左侧口角明显低垂,双侧鼓腮无漏气。左下肢肌力4级,余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浅痛觉、深感觉均正常,双侧Babinski征、Romberg征(-)。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尿、便常规及生化等检查均正常。
抗核抗体谱:ANA1:160,无特殊临床疾病指向性,其余正常;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甲状腺系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定量、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定量、铁蛋白等均在正常范围内。汉密尔顿焦虑、抑郁情绪量表:评分在正常范围内。
颅脑磁共振成像平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为近期病变。
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TA):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钙化灶形成。
颅内动脉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脑实质血流灌注未见异常。
患者定位诊断:左侧肢体无力,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结合影像学定位于右侧基底节区内囊后肢、丘脑腹外侧,定性诊断考虑脑梗死,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性大。
在诊断明确以后,我们给患者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抗血小板、瑞舒伐他汀钙5mg稳定斑块,并静注前列地尔注射液改善循环,依达拉奉30ml每日2次清除氧自由基,同时口服厄贝沙坦片、阿卡波糖片控制血压及血糖。
患者治疗后肌力已经恢复正常,但左下肢夜间反复出现不适感觉,整夜无法入睡,执意在病房走廊中反复走动,考虑为睡眠障碍,可能存在丘脑性感觉异常,服用艾司唑仑片后有困意但仍因睡眠中左侧肢体不适而醒,给予维生素、甲钴胺、劳拉西泮、卡马西平口服,症状仍无缓解。
结合患者脑梗死部位及明显下肢不适感仅在夜间发作,考虑存在继发性不安腿综合征的可能性大。不安腿综合征系指小腿深部于休息时出现难以忍受的不适,运动、按摩可暂时缓解的一种综合征,又称“不安肢综合征”,其临床表现通常为夜间睡眠时,双下肢出现极度的不适感,迫使患者不停地移动下肢或下地行走,导致患者严重的睡眠障碍。
该病虽然对生命没有危害,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事不宜迟,我们遂给予普拉克索片1片睡前口服,服药当晚患者下肢不适感即明显减轻,能入睡4小时左右,故脑梗死继发性不安腿综合征诊断明确。
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普拉克索片,3月后逐渐减量至半片睡前服用,继续口服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但中枢性面瘫恢复较缓慢,出院后继续针灸、康复治疗。
建议患者在平时要注意生活规律,避免长期熬夜,饮食上需要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多进食维生素类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平时需要加强体质,多锻炼,增强抵抗力。戒烟酒。
按规范口服药物治疗,用药期间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出血、肝功能异常等。门诊需要长期随访,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等。
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症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出院时左下肢无力、不适感明显缓解,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畏寒,无言语不利及口角流涎。
出院前查体:血压136/70mmHg,神志清,精神可,言语流利,对答尚切题,记忆力,计算力和定向力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双眼各向活动充分,无眼球震颤及凝视。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略浅,双侧鼓腮无漏气。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恢复正常。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稳准,Romberg征阴性。
总结该患者的治疗经验,目前认为不安腿综合征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体病因尚未完全阐明。
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往往伴有家族史;而继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可见于缺铁性贫血、孕妇或产妇、肾脏疾病后期、风湿性疾病、糖尿病、帕金森病、Ⅱ型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Ⅰ/Ⅱ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及多发性硬化等。
本例患者存在长期糖尿病,且无家族病史,故考虑继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治疗上首选多巴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或罗匹尼罗。70%~90%的患者对多巴受体激动剂疗效良好,尤其是那些发作频率较高的患者。
但该药可能会有恶心、嗜睡、头痛、头晕、低血压、外在水肿等副作用,所以应当引起重视。
姓名:李哲
单位:台州市立医院
科室;神经内科
职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