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内再次脑梗死一例

李哲医生 发布于2021-12-07 14:09 阅读量145

本文由李哲原创

【一般资料】
男性,56岁岁,石油公司职员

【主诉】
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麻木1天。

【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1天上午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麻木,尚可***行走。


在家休息后未见改善。今日在门诊行头颅CT检查提示脑梗塞。为行诊治入院。


入院时可***行走,言语不清,可正确交流。本次发病以来无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等。

【既往史】
10年前有胆结石手术病史。平素饮酒抽烟。


3月前因右侧肢体无力、反应迟钝住我科治疗,出院诊断:

脑梗死,临床症状不明显[亚临床]的碘缺乏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低钾血症,高脂血症,肾功能检查的异常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上颌窦囊肿(右),大脑中动脉狭窄(左),动脉硬化,胆总管结石,脂肪肝。


出院时无不适,院外仍抽烟饮酒,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qd,阿托伐他汀钙胶囊10mgqd,银杏叶胶囊0.12tid。近2天未服药。

【查体】
T:36.2℃,P:74次/分,R:20次/分,BP:128/74/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肝脾不大。神经系统检查:


1.一般状态:

(1)意识:清醒。

(2)精神状态:精神欣快,对人物、地点、时间有良好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判断力好。

(3)语言:含糊,语言欠流利,无口吃、失语。


2.头颅:

无大小异常,无形状异常及局部突出、压痛、颅骨裂缝增宽、肿块与疤痕;听诊无杂音。


3.颅神经:

(1)嗅神经:

嗅觉粗测正常。

(2)视神经:

视力、视野粗测正常。眼底正常。视**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色淡红,颞侧较鼻侧清淡,中央凹陷,较淡白。动脉色鲜红,静脉血暗红,动脉静脉管径正常(2:3)。无视**水肿、充血、苍白。视网膜血管无硬化、出血。

(3)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无眼睑下垂,眼球位置正常,无复视及眼球震颤,瞳孔等大,直径2.5mm,等圆,直接、间接光反应均存在,调节反射好。

(4)三叉神经:

面部感觉正常对称,颞颊部无肌萎缩,颞肌、咬肌肌力好,张口下颌无偏斜,角膜反射存在,下颌反射正常。

(5)面神经:

两侧面部对称,无面肌痉挛,双侧鼻唇沟对称,额纹两侧对称,双眼闭合好,舌前2/3味觉正常。

(6)听神经:

无轻微眩晕、恶心、视物旋转。

(7)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发音正常,饮水无吞咽困难,无呛咳。

(8)副神经:

转头及耸肩运动力对称有力,胸锁乳突肌上部无萎缩。

(9)舌下神经:

张口时舌在口腔正中,伸舌居中,舌肌无萎缩及纤颤。


4.运动系统:

肌体积:正常。不自主运动:无。肌张力:正常。肌力:左侧肢体肌力3级,共济运动:指鼻试验稳准,跟膝胫试验稳准。其他:睁闭眼、张闭口及转颈动作:自如。


5.感觉系统:

浅感觉:左侧偏身麻木。深感觉:正常。复合感觉:正常。


6.反射深反射:

双侧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桡骨膜反射、膝腱、踝腱反射++,;无髌、踝阵挛。浅反射:正常。**反射存在。病理反射:双侧巴彬斯奇征(-)。


7.脑膜**征:

颈部无抵抗,Kerning征、Brudzinski征(-)。


8.植物神经系统:

皮肤色泽好,无汗液分泌障碍,无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皮肤划纹征(-)。

【辅助检查】
头颅CT:左侧基底节区、双侧侧脑室旁腔隙性脑梗塞。心电图:大致正常。随机血糖:8.0mmol/l。

【初步诊断】
脑梗死

【诊断依据】
1、病史:

10年前有胆结石手术病史。平素饮酒抽烟。3月前因右侧肢体无力、反应迟钝住我科治疗,出院诊断:脑梗死,临床症状不明显[亚临床]的碘缺乏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低钾血症,高脂血症,肾功能检查的异常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上颌窦囊肿(右),大脑中动脉狭窄(左),动脉硬化,胆总管结石,脂肪肝。


出院时无不适,院外仍抽烟饮酒,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qd,阿托伐他汀钙胶囊10mgqd,银杏叶胶囊0.12tid。近2天未服药。


2、症状:

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麻木1天。


3、体征:

体温:36.1℃,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102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肝脾不大。


高级智能活动正常,言语不清,余颅神经(-),左侧肢体肌力3级,左侧偏身麻木,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


4、辅助检查:

头颅CT:左侧基底节区、双侧侧脑室旁腔隙性脑梗塞。

心电图:大致正常。

随机血糖:8.0mmol/l。

【鉴别诊断】
1、蛛网膜下腔出血:

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脑膜**症,伴或不伴意识障碍,无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CT和脑脊液检查有助诊断。


2、梅尼埃病:

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每次发作时间超过24h,伴耳鸣、耳阻塞感,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3、心脏疾病:

可因阵发性全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昏,晕倒、意识丧失,但常无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和体征,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常有异常。


4、颅内占位:

如脑肿瘤、脑脓肿等,可呈卒中样发病,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阳性体征,CT或MRI有助诊断。


5、脑出血:

多为60岁以下,动态起病,病情进展快,伴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出血量小时可与脑梗死相似,头颅CT发现出血灶有助诊断。

【诊治经过】
入院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3,嚼服,连用三天,后改为每日0.1qd,口服瑞舒伐他汀钙20mgqd,华佗再造丸8.0bid。静脉输液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80mgqd,胞磷胆碱钠0.75qd。


入院第三天开始,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逐渐改善。

入院第七天开始,症状完全改善。

入院后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脑干急性梗死。

【临床诊断】
1、脑梗死;2、颈动脉硬化;3、高脂血症。

【分析总结】
本例患者年龄不大,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但短期内再次不同部位梗死。且症状和第一次脑梗死不同。


结合头颅磁共振检查,第一次为基底节区脑梗塞,第二次为脑干梗死。


患者发病前两天开始因自觉无任何不适,自行停口服药物。短期再次脑梗塞考虑为以下原因:


第一,患者依从性差,出院时多次交代要戒烟戒酒,但患者出院后依然每天一包烟,每周2-4次饮酒,每次半斤以上。


第二,患者不能正确认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不能按医嘱定期服药。


第三,血脂异常,出院后未能饮食控制和体育运动。


第四,磁共振提示颅内血管狭窄,建议院外完善头颅血管造影检查。


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包括家属,要反复告知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且需要定期复查。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