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高血压控制不稳定,容易引起脑梗死

李哲医生 发布于2021-12-06 14:32 阅读量139

本文由李哲原创

【一般资料】
男性,46岁,工人

【主诉】
发现血压升高3月,口齿不清3天

【现病史】
患者3月前因头晕发现血压升高,当时测血压200/112mmHg,无明显头痛,无黑曚晕厥,无胸闷胸痛,无心悸气促,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活动障碍,后多次不同日测血压均高于正常,诊断为高血压,目前长期服用替米沙坦氢氯噻嗪、门冬氨酸氨氯地平降压治疗,未规律监测血压。


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齿不清,无头晕头痛,无视物模糊,无肢体活动障碍,无二便失禁,无发热,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患者至我院门诊就诊。


查头颅CT:

双侧脑室旁可疑小片状略低密度影,余颅脑CT平扫颅内未见明显异常。建议MRI进一步检查。


心电图:正常心电图。


胸部CT:

1.两肺纹理增强,主动脉及冠状动脉钙化,建议结合临床及隔期复查。


2.附见:肝内多发囊状低密度影。


血脂:

总胆固醇5.52mmol/L↑、甘油三酯0.74mmol/L、脂蛋白a548.4mg/L↑、高密度脂蛋白1.34mmol/L、低密度脂蛋白4.3mmol/L↑;同型半胱氨酸14.9umol/L↑。


为进一步诊治,拟“高血压病”收治入院。

【既往史】
否认糖尿病、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其他疾病史。

【查体】
T:36.5℃,P:63次/分,R:20次/分,BP:152/79mmHg。


神志清楚,呼吸平稳,步入病房,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位自主,对答切题,口齿不清,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瘀斑。


双侧颈部、锁骨上、腋下等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头颅无畸形。


双眼睑无浮肿,眼球活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3cm,对光反射存在,外耳道无脓性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窦无压痛,鼻唇沟对称。


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不红,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颈静脉无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


胸廓无畸形,两侧呼吸运动度基本对称,语颤对称,叩诊呈清音,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


心前区无异常隆起,未扪及震颤,心尖搏动不弥散,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处,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63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全腹平,未见肠形及蠕动波,无静脉曲张,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2-3次/分。


肛门、直肠及外生殖器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各棘突区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


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均为Ⅴ级,双侧巴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
2021.05.18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


胸部CT: 

1.两肺纹理增强,主动脉及冠状动脉钙化,建议结合临床及隔期复查。 

2.附见:肝内多发囊状低密度影。


血脂:

总胆固醇5.52mmol/L↑、甘油三酯0.74mmol/L、脂蛋白a548.4mg/L↑、高密度脂蛋白1.34mmol/L、低密度脂蛋白4.3mmol/L↑;同型半胱氨酸14.9umol/L↑;


2021.05.17我院头颅CT:

双侧脑室旁可疑小片状略低密度影,余颅脑CT平扫颅内未见明显异常。建议MRI进一步检查。 


05.19头颅MRA: 

1.左侧基底节区亚急性期脑梗塞。 

2.两侧基底节区腔隙灶。 

3.CE-MRA示:颅内动脉轻度硬化改变。


05.20腹部b超:

肝囊肿(10*8mm)。

双肾+肾血管B超:双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正常范围双侧肾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颈动脉超声: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混合性回声及低回声)。

心脏超声:左室舒张功能欠佳。

【初步诊断】
1.基底节梗死;2.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

【诊断依据】
1.基底节梗死:患者男性,46岁,因“口齿不清3天”入院,入院查体示口齿稍含糊。结合入院后头颅MR,故考虑该诊断。


定位:左侧基底节区。定性:血管性,缺血性疾病。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患者男性,46岁,3月前因头晕发现血压升高,当时测血压200/112mmHg,后多次不同日测血压均高于正常。


否认继发性高血压病因素(肾性、内分泌性等),故考虑原发性高血压病可能性大,结合患者血压水平,合并脑梗死,故考虑此分级、分层。

【鉴别诊断】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不超过24h。该患者症状持续性存在,目前不考虑。


2.Moyamoya:该病是脑底异常血管网,可表现为脑梗死或脑出血,青年患者出现脑梗死应鉴别该病,该患者目前诊断依据不足,必要时可进一步检查DSA明确。

【诊治经过】
入院后予: 

1.内护Ⅱ级,低盐低脂饮食,监测血压,心电监护,卧床休息,陪护一人; 

2.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 

3.调脂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 

4.降压:贝尼地平;

5.改善循环:血栓通、曲克芦丁、尼麦角林; 

6.改善脑功能:胞磷胆碱钠片、丁苯酞。


患者现症状好转,住院12天,经上级医师查房后准予出院.

【诊断结果】
1.基底节梗死;2.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

【分析总结】
此例患者中年男性,发现血压升高3月,口齿不清3天来院,经过磁共振检查提示左侧基底节脑梗死,予以治疗好转,长期的高血压控制不佳可以导致脑血管发生病变,如果发生在脑小动脉出现闭塞样病变,梗死的病灶是比较小的,也就是临床上说的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还可以促进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斑块的形成,如果斑块出现破裂可以出现脑血栓的形成。


另外长期高血压可以导致脑血管缺血、变性,可以发生微动脉瘤,微动脉瘤破裂会导致脑出血。


长期高血压对于压力比较高的大动脉下面的分支,例如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还有正中动脉、小脑齿状核动脉等等,这些血管供应的部位会出现梗塞,或者是有其他的出血改变。


它供应的部位主要有壳核、丘脑,还有齿状核、内囊等等,所以经常发生脑梗的部位就是在以上这些部位。平日患者应该限制盐的摄入量,高血压的发病和吃的太咸,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减少钠盐的使用量,则有利于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


此外,高血压患者还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等,这些食物对于高血压患者病情康复有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