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戒酒,定期复查,合理饮食,避免二次脑梗死发生

李哲医生 发布于2021-12-06 14:28 阅读量234

本文由李哲原创

【一般资料】
男性,59岁,工人

【主诉】
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含糊3年,加重1天

【现病史】
患者于2018年03月06日17:00左右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齿不清,当时未予重视,20:00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右手不能抬高,右下肢拖曳,诊断考虑“脑梗死”,出院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治疗。


曾间断在我院行康复治疗,右侧肢体乏力改善。2日来患者咳嗽咳痰,自觉低热,自服“感冒药”无明显缓解,昨日17点患者活动后感右侧肢体乏力、言语含糊较前加重,无恶心、呕吐,无黑朦,无晕厥,无意识不清,无耳鸣、耳聋,无视物成双,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无大小便失禁等,今日无明显缓解,遂至我院急诊就诊,查WBC11.63*10^9/l,血小板计数457↑10^9/L,血小板压积0.57↑%,淋巴细胞计数4.71↑10^9/L,随机血糖11.3mmol/l,余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指标、D-D、FDP未见明显异常。现为求进一步治疗,拟“脑梗死”收入病房。患者发病来无明显体重改变,饮食、睡眠一般,平素小便多泡沫,夜尿4次/晚,大便偏干。

【既往史】
有2型糖尿病10年余,平素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0.500g/qd口服,门冬30胰岛素皮下注射早16单位晚10单位降糖,平素有肢端麻木不适,曾于我院查肌电图提示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间断口服甲钴胺治疗;有高血压病史10年余,最高血压180/100mmHg,平时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倍博特)×14片/1片/qd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18片/1片/qd口服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尚可。

【查体】
T:36.4℃,P:82次/分,R:19次/分,BP:141/7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口齿清楚。查体合作。呼吸平稳。步入病房。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颈部,腋窝)未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眼睑无浮肿,双侧瞳孔直径0.30cm,光反射灵敏,外耳道无脓性分泌物。鼻窦无压痛,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右偏。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无畸形,两侧呼吸运动度对称,语颤对称,叩诊呈清音,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罗音。


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尖搏动不弥散,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处,心界不大,心率82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左上腹见陈旧性手术疤痕,未见肠形。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叩诊鼓音,肝区及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不亢进。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浮肿。肛门外生殖器外观正常。


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病理征阳性,左侧病理征未引出。右侧皮肤针刺觉减退。生理反射基本对称存在。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
2021.05.08头颈部CTA:双侧颈内动脉近段及远段、双侧椎动脉远段多发钙化斑块,血管腔轻度狭窄,颅内动脉轻度硬化。2021.05.08心电图:正常心电图。


2021.05.10头颅MR:

1.脑干亚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

2.双侧基底节区软化灶,脑白质脱髓鞘改变,请结合临床及复查。


2021.05.18

DSA: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轻度狭窄,约10%,余血管通畅良好。

WBC11.63*10^9/l,血小板计数457↑10^9/L,血小板压积0.57↑%,淋巴细胞计数4.71↑10^9/L,随机血糖11.3mmol/l,余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D-D、FDP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
脑干梗死,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脑梗死后遗症。

【诊断依据】


1、脑梗死:

定位:患者右侧偏身无力,查体右侧肌力4级,右侧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左侧锥体束;言语含糊,定位于皮层下、内囊、丘脑、脑干等,综上,定位于左侧内囊可能大。


定位:患者中年男性,既往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病史,此次急性起病,症状符合血管分布区域,诊断首先考虑脑梗死,不排除重感冒引发的假性脑梗死,待进一步完善头颅MR检查。 


2、高血压病


3级(极高危):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余,最高血压180/100mmHg,平时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比索洛尔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尚可。


故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病史,故危险分层为很高危,患者否认继发性血压升高的因素,如肾性、血管性、内分泌性等,考虑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可能性大。 


3. 2型糖尿病:既往有2型糖尿病10年余,平时给予诺和锐30(早16单位、晚10单位皮下注射),口服二甲双胍1粒/qd控制血糖,早餐前指末血糖控制在6-7mmol/L,故考虑该诊断。 


4.脑梗死后遗症:患者,59岁男性,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3年。

患者于2018年03月06日17:00左右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齿不清,当时未予重视,20:00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右手不能抬高,右下肢拖曳,入我院治疗,出院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治疗。曾间断在我院行康复治疗,根据病史诊断明确。

【鉴别诊断】


1.动脉夹层相关性卒中:颈动脉和椎动脉夹层是导致TIA和卒中的相对常见的原因,尤其在年轻患者中。严重的头颈部创伤可能导致动脉夹层,但是有大约一半是自发性的或由轻微损伤所致。动脉夹层可导致缺血性卒中,表现类似脑栓塞,需查MRI和MRA或CTA明确诊断。


 2.卵圆孔未闭(PFO)相关性卒中:

PFO是房间隔的胚胎性缺损,伴有或不伴有房间隔动脉瘤。PFO会显著增高高危患者的卒中风险,需查食道超声心动检查或TCD发泡试验可鉴别。

【诊治经过】
入院后予以Ⅱ级护理,监测血压、血糖,陪护1人,戒烟戒酒等健康宣教、防止跌倒外伤;进行洼田饮水评估;二级预防:予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调脂稳斑;降压:复傲坦+硝苯地平缓释片+比索洛尔;降糖:门冬30胰岛素+二甲双胍qd;抗感染:降级为头孢他啶;改善微循环:血栓通、倍他司汀、硫辛酸;扩血管:尼麦角林;护胃:艾普拉唑(既往反流性食管炎)。


患者头颅MR证实右侧脑干新发脑梗死,CTA提示血管多发斑块,管腔轻度狭窄,遂于05.18完善全脑血管DSA检查,术中见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轻度狭窄,约10%,余血管通畅良好,不予特殊处理。经治疗症状改善,无新发不适,一般情况可,评估病情稳定,住院10天,上级医师查房后准予出院。

【诊断结果】
脑干梗死,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脑梗死后遗症。

【分析总结】
此例患者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含糊3年,加重1天来院,头颅MR证实右侧脑干新发脑梗死,CTA提示血管多发斑块,管腔轻度狭窄,遂于05.18完善全脑血管DSA检查,术中见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轻度狭窄,约10%,余血管通畅良好,不予特殊处理。经治疗症状改善,顺利出院,对于是否能遗留后遗症,这需要看患者脑干梗死的位置、梗死的大小。


由于脑干整个体积比较小,供血比较丰富,相对核团比较集中,因此比较小的梗死即可以引起比较多的临床症状。


有一些腔隙性脑梗死在脑干的位置,患者可以没有遗留任何的后遗症,但是如果累及到患者的锥体束,也就是累及到运动的位置,运动位置梗死以后,患者会出现瘫痪的症状。


经过后期的针灸、康复治疗,患者可能肢体力量完全恢复,也可能遗留有轻微的后遗症。预防大于一切,改掉抽烟、酗酒、熬夜、多荤少菜、久卧久坐、不运动的不良习惯。


人的日常生活上需要多加注意,少操劳,对生活自理,起居要有规律,不可过度劳累。


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和锻炼,同时避免发生呕吐,腹泻、大汗等导致大量脱水的情况。


改善饮食结构,做到三低两高饮食,并且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不可过分饱食。


吸烟和过量饮酒均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戒烟、少饮酒主要预防卒中的重要一着。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