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表现为手口综合征的脑梗死

李哲医生 发布于2021-12-06 09:52 阅读量328

本文由李哲原创

【一般资料】
男性,45岁,工人

【主诉】
突发口周麻木1周,左手麻木1日.

【现病史】
患者于1周前感冒后出现口周麻木,为双侧口周麻木,无沟通障碍,无言语笨拙,无头晕、恶心及呕吐,未在意,1天前无诱因出现左手麻木,无持物费力,为求诊治急来我院。

【既往史】
睡眠中打呼噜多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史,否认烟酒史。

【查体】
T:36.5℃,P:72次/分,R:20次/分,BP:180/100mmHg。神清,言语清晰,高级智能正常。颅神经:双侧口周针刺觉下降,余(-)。运动:四肢肌力5级。感觉:左手部针刺觉下降,余(-)反射:四肢腱反射活跃,双侧Babinski征阴性。共济:双侧指鼻尚可,跟膝胫试验(-),Romberg征(-)。

【辅助检查】
头CT:右侧丘脑及基底节区脑梗塞头颈部血管CTA:双侧大脑后动脉粗细不均伴散在轻中度狭窄,动脉硬化不除外入院常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凝血,血脂,血糖,糖化)空腹血糖:9.1mmol/l,糖化:7.5%,心脏彩超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部血管动脉硬化颅内血管TCD:未见异常睡眠监测:睡眠中多次呼吸暂停

【初步诊断】
脑梗死,手口综合征,右侧丘脑膝状动脉,动脉到动脉栓塞可能性大,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呼吸暂停综合征

【诊断依据】
定位:

右侧丘脑依据:口周针刺觉下降左手针刺觉下降可定位于感觉神经传导通路,丘脑腹后外侧区、脑桥或大脑皮质。结合头CT影像定位于右侧丘脑。头CTA见大脑后动脉狭窄,为丘脑供血区域,血管定位为大脑后动脉。

定性:

脑梗死依据:中年男性,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急性起病,迅速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


【鉴别诊断】
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末端对称性痛温觉下降,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可见异常。与本患不符。

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中年多见,发作表现为时间多发及空间多发,影像学可见脱髓鞘改变,与本患不符。

【诊治经过】
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抗抑制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控制血脂稳定动脉硬化,丁苯酞改善侧枝循环,依达拉奉脑保护治疗。


入院后监测血压提示患者血压高,符合高血压3级,血糖高,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立即控制血糖,根据血压情况适度控制血压对症治疗,患者自觉口周及手部麻木有所缓解,入院治疗10天,出院时BP140/90mmhg。左手部针刺觉下降,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病情稳定出院,

【诊断结果】
脑梗死,手口综合征,右大脑后动脉,动脉到动脉栓塞可能性大,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呼吸暂停综合征

【分析总结】
该患为中年男性,急性起病,症状表现为口周及单侧手部的麻木,神经系统查体见双侧口周及左侧手部痛温觉减退。头部影像学见右侧丘脑脑梗死,头部CTA见大脑后动脉狭窄,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诊断为脑梗死,根据其特殊临床表现考虑为脑梗死的一个特殊类型——手口综合症。  


常见脑梗死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言语不清甚至意识障碍等,而手-口综合征是一种较特殊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口或面部和上肢(通常是手或手指)的感觉症状,多数由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引起的,最常累及对侧丘脑、桥脑及皮质。症状特殊性可能导致一些患者被那些不熟悉这种诊断的医生忽略。因此,到急诊科就诊的主要感觉症状涉及口角和上肢的患者应接受神经影像学检查。 


1914年,Sitting首先报道3例手口综合症,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四型。病因以脑血管病多见,丘脑由几个在感觉、运动功能、行为和眼动控制方面具有多重作用的亚核组成。


因此,丘脑的损伤可能会导致几种综合征,具体取决于受影响的亚核的范围。丘脑手-口综合症是一种少见的综合征,由丘脑腹外侧区病变引起。  


丘脑腹后外侧核(VPL)是对侧偏身感觉纤维中继站,而丘脑腹后内侧核(VPM)是对侧面部感觉纤维中继站。


VPM感觉纤维排列顺序自外至内依次为:舌、口、面颊、后枕部,VPL感觉纤维排列顺序自内至外依次为:手、上肢、躯干、下肢。口周感觉纤维止于VPM外侧,而手部感觉纤维止于VPL内侧,二者相邻。这种特殊解剖关系可以解释手口同时感觉受累的原因。同时丘脑腹外侧区为丘脑膝状动脉供血区,为脑血管病易受累血管。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