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基本信息:男,70岁
疾病类型:脑萎缩(血管性痴呆)
治疗医院:台州市立医院(三乙)
治疗方案:予多奈哌齐胶囊改善认知功能、奥氮平片控制精神症状、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改善循环、奥拉西坦注射液改善脑代谢、复方脑苷节肽酯注射液营养脑神经等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2天,定期随访
治疗效果: 患者出院时情绪稳定,意识清晰,接触被动合作,情绪稳定,意志行为可,自知力部分恢复。饮食、睡眠可,大小便通畅
大约半个月前,我在门诊接诊了一个70岁左右的老大爷。大爷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精神异常,表现为凭空幻视,晚上睡觉前在家里看到有“鬼”在活动,长得像“人仔”,称那些“鬼”要害自己,当时觉得有点害怕,自己用脚踢了下鬼,鬼就消失了,伴有头晕,自觉脑袋沉沉的,否认有天旋地转感,到当地医院治疗,诊断为“脑梗塞”。
具体治疗不详,治疗后症状稍缓解,但病情仍反复,病后患者一直闲居在家,偶尔去钓鱼,很少与朋友联系,性格较暴躁,即使对自己的孙子也大声吆喝,但简单生活能自理。
4月前,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把家里的东西全部扔到外面,称这些东西都是没用,不要了扔掉,第二天又向家人道歉称自己做错了。
记忆力减退,称有一次出门后走在既往熟悉的路上也忘记自己回家的路。某日凌晨在自己家放火烧衣服、衣柜等物品,被家里人送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予米氮平片口服治疗,病情稍好转,但家属觉得患者较呆滞,时感诉头晕,为进一步诊治,遂送至我院门诊就诊。
自起病以来,患者无四肢抽搐、眼白上翻,无咳嗽、咳痰,无发热、寒颤,无恶心、呕吐等不适,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在外院诊断为“脑梗塞”,具体不详,否认头颅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传染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
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系统查体。查血压145/86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整,心律82次/分,各瓣膜未闻及明显杂音,腹平软,未及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
神经系统检查: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双眼各向活动充分,无眼球震颤及凝视。双侧额纹对称,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舌肌无萎缩。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双侧指鼻试验阴性。
精神检查:患者意识清,年貌相符,接触被动、合作,对时间定向欠准确,知道今年是2021年,知道今天是星期一,不知道今日是几月几日。
对地点、人物和自我定向可,注意力欠集中,有时坐在椅子上发呆,有些问题需要多次重复提醒。问话能答,对答切题,思维连贯,语音、语调、语速可,情绪稍低落,表情焦虑,称“觉得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有时会难过不开心”。情感淡漠,对周围环境不关心,对医生和护士的关心不理会,意志活动减退,对将来没有打算。
入院前在家有到处乱扔东西,放火烧自己的衣服、衣柜等物品的紊乱行为,入院后有不安心住院表现。记忆力减退,称“有时不记得自己回家的路”。瞬时记忆三个物体均可回忆,延时记忆三个物体一个都回忆不起。
一般常识、理解力可,计算力差,100-7试验只能算对2步,认为86-7=93。无自知力,不认为自己有病。
进一步查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双侧枕叶、放射冠、侧脑室前后旁多发缺血变性灶及小梗塞;脑萎缩;脑动脉硬化性变。
考虑该患者老年男性,慢性病程,总病程1年,主要表现为凭空视物、称被害1年,加重伴行为紊乱4月,病后社会功能受损。
目前精神检查:时间定向力有误,记忆力下降,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情绪稍低落,无自知力。结合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有多发缺血变性灶和小梗塞及脑萎缩征像,可诊断为血管性痴呆。
在诊断明确以后,我们给患者予多奈哌齐胶囊改善认知功能、奥氮平片控制精神症状、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改善循环、奥拉西坦注射液改善脑代谢、复方脑苷节肽酯注射液营养脑神经等治疗,同时加强心理治疗。
患者在经过上述治疗后情绪逐渐稳定、认知功能明显改善。由于考虑到患者治疗有效,就继续该方案巩固治疗,出院前复查了肝肾功电解质等。
建议患者在平时要注意生活规律,避免长期熬夜,饮食上需要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多进食维生素类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平时需要加强体质,多锻炼,增强抵抗力。
避免烟酒。按规范口服药物治疗,用药期间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等。门诊需要长期随访,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等。
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症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出院时情绪稳定,意识清晰,接触被动合作,情绪稳定,意志行为可,自知力部分恢复,记忆力和计算力有一定程度改善;无言语不利及肢体无力症状,无晕厥黑蒙,无胸闷心悸,无发热畏寒。
出院前查体:血压135/72mmHg,神志清,精神可,言语流利,对答尚切题,记忆力,计算力和定向力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双眼各向活动充分,无眼球震颤及凝视。双侧额纹对称,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舌肌无萎缩。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
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稳准,Romberg征阴性。
总结该患者的治疗经验,本例患者记忆力下降和认知功能减退等表现在脑梗塞疾病后出现,以近记忆下降为主的局限性痴呆的表现,结合影像学颅内有多发缺血变性灶和小梗塞灶。
目前考虑诊断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是指由脑血管病(脑卒中、脑出血)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脑区损伤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诊断上要注意和阿尔茨海默病相鉴别,血管性痴呆通常发生在脑血管病后3~6个月以内,痴呆症状可突然发生或缓慢进展,病程呈波动性或阶梯样加重,需要证实有与痴呆发病有关的脑血管病依据。
另外临床上另一个常见的路易体痴呆病,同样没有血管性病变,影像学表现为大脑半球普遍萎缩,可予以鉴别。
姓名:李哲
单位:台州市立医院
科室;神经内科
职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