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基本信息:男,67岁
疾病类型:慢性脑供血不足(甲硝唑脑病引起)
治疗医院:台州市立医院(三乙)
治疗方案:停用甲硝唑,予维生素 B1 注射液 100 mg 日三次肌肉注射,维生素 B12 注射液 0.5 mg 日一次肌肉注射,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营养神经,醒脑静注射液护脑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2天,定期随访
治疗效果: 患者出院时头晕及行走不稳症状基本消失,无头痛,无言语不利,无恶心呕吐,无晕厥黑蒙
近期,我科收治了一例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令人意想不到的竟然是甲硝唑药物引起的,且听我细细道来。这是一个年纪67岁的老年患者,因“头晕、行走不稳半月”入院就诊。
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伴行走不稳,有时软瘫在地,在他人搀扶下尚可行走。无视物重影,无视物旋转,无意识不清,无肢体麻木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不明确。期间症状仍反复出现。今为求进一步治疗,来到我院就诊。
1 月前曾出现口腔溃疡,于当地诊所予以头孢曲松钠(4 g qd 静滴)、甲硝唑注射液(0.5 g qd 静滴)等药物治疗,静滴药物共持续 25 天,因口腔溃疡进食不佳,每餐食粥或无糖豆奶粉约 1 碗。
糖尿病病史 15 年,规律注射“诺和灵 50R 早晚各 30~40u”,未系统监测血糖;高血压病史 10 年,血压最高 160/100 mmHg,不规律口服替米沙坦片,未系统监测血压。
体格检查:BP150/100 mmHg,神清,言语欠清晰,两侧额纹对称,两侧眼球活动自如,眼震(-),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 3.0 mm,对光反射灵敏,两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两侧指鼻试验稳准,睁闭眼闭目难立征(+),右侧巴宾斯基征(±)。为进一步治疗,门诊拟“脑供血不足”收住入院。
患者入院后,首先完善实验室相关检查,查随机血糖:11.38 mmol/l,空腹血糖:8.8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4%,甘油三酯:2.91 mmol/l,同型半胱氨酸:24.2 mmol/l。
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凝血四项、D-2 聚体、甲功五项均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 波增宽,左心室肥厚。
心脏超声:EF:47%,二尖瓣少量返流,左室肥厚,左心功能减退。
颈动脉超声:左侧颈动脉内中膜局部增厚,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 50%。
双下肢静脉超声未见异常。
胸部 CT:右肺上叶小结节,右肺上叶肺大泡形成,双肺陈旧性病变。
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示:双侧齿状核异常信号,代谢性病变?脱髓鞘性病变?
分析考虑该患者为老年男性,慢性起病,表现为头晕及行走不稳,查体可见共济失调,颅内病灶为小脑齿状核双侧对称性改变,患者曾静点甲硝唑注射约 1 月,故考虑甲硝唑脑病可能性大。
另外该患存在进食差,未行维生素 B1 测定,故 Wernicke 脑病待除外。甲硝唑脑病是因使用甲硝唑所导致的一种中毒性脑病,通常急性或慢性起病,以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构音障碍、癫痫发作、精神意识改变为主要临床症状。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血管源性和细胞毒性水肿、线粒体功能障碍、甲硝唑中间代谢产物结合神经细胞核酸以及修改小脑和前庭的 γ- 氨基丁酸受体是其可能机制。
本病最常受累的部位为小脑齿状核,影响前庭小脑系统、小脑传出纤维,出现眩晕、眼震、共济失调;累及双侧下丘核,影响听觉传导通路,出现双耳听力下降; 还可影响胼胝体压部联系双侧枕叶视皮质的神经纤维,出现视觉障碍; 影响胼胝体压部、小脑齿状核、中脑,出现精神行为异常; 影响脑白质,出现智能减退等。
甲硝唑脑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为头颅 MRI,可见特征性病灶分布。典型病变区域位于小脑齿状核、中脑、脑桥被盖、延髓背侧及胼胝体压部,通常双侧对称受累;其他区域包括大脑半球的白质和下橄榄核等。小脑齿状核对称性病变常用来区分其他原因引起的脑病。
治疗上,尽早停用甲硝唑及给予支持治疗是针对甲硝唑脑病唯一行之有效的措施,并给予维生素 B1、维生素 B12 营养神经治疗。大多数甲硝唑脑病患者停药后症状可以得到改善,影像学也可出现好转。
于是,在明确病因以后,我们给患者予维生素 B1 注射液 100 mg 日三次肌肉注射,维生素 B12 注射液 0.5 mg 日一次肌肉注射,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营养神经,醒脑静注射液护脑 ,同时告戒患者停用甲硝唑。
经上述治疗以后,患者病情好转,头晕症状明显减轻,经治疗后第 3 日可不需搀扶自行行走。考虑治疗有效果,就继续同期巩固治疗。
建议患者在平时饮食上需要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多进食维生素类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平时需要加强体质,增强抵抗力。避免烟酒及熬夜,放松心情。今后注意避免使用甲硝唑。门诊随访,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等。
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出院时头晕及行走不稳症状基本消失,无头痛,无言语不利,无恶心呕吐,无晕厥黑蒙,无肢体麻木无力,无胸闷心悸,无发热畏寒。
出院前查体:血压135/70mmHg,神志清,精神可,言语流利,高级智能正常。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存在。双眼各向活动充分,无眼球震颤及凝视。双侧额纹对称,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舌肌无萎缩。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 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稳准,巴氏征阴性,睁闭眼闭目难立征阴性。
总结该患者的治疗经验,甲硝唑在临床应用普遍,有研究显示,长期使用甲硝唑或伴营养不良、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等的患者更容易患甲硝唑脑病。
因此在临床怀疑甲硝唑脑病的情况下,需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完善头颅 MRI 检查,注意观察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一经诊断,应尽早停用药物,并给予支持治疗。
对于合并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的患者,进行甲硝唑治疗时应采取预防措施。
姓名:李哲
单位:台州市立医院
科室;神经内科
职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