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眩晕反复发作两周的患者,一检查原来是心源性引起的急性脑供血不足,经治疗后恢复良好!

李哲医生 发布于2021-11-13 15:21 阅读量179

本文由李哲原创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基本信息:女,63岁

疾病类型:急性脑供血不足( 阿-斯综合征引起)

治疗医院:台州市立医院(三乙)

治疗方案: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前列地尔注射液改善微循环、天麻素注射液抗眩晕、谷红注射液活血化瘀、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等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5天,定期随访

治疗效果: 患者出院时眩晕症状消失,未再发作,无言语不利及肢体无力症状,无晕厥黑蒙,无胸闷心悸

 

初见患者是在半个月前,这是一个63岁的老年女性,以“眩晕反复发作两周”急诊入院。患者2周前生气后出现眩晕、视物旋转并伴恶心,持续约半小时,静卧休息后缓解。第二天晨起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加重,伴发呕吐,眩晕呈持续性,不伴耳鸣、耳闷、听力下降,与体位变化无明显关系。于当地医院就诊,头颅MRI检查提示“右侧基底节区软化灶、左侧放射冠区缺血灶”,MRA提示“右侧椎动脉颅内段未显影”,遂按“前庭神经元炎”收治9天,但病情无好转。


1周前症状进一步加重,并出现视物重影、咽喉堵塞感,在当地医院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继续治疗效果欠佳。2天前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按“眩晕待查?”接诊,给予“异丙嗪、长春西汀、胃复安、倍他司汀”等对症治疗,症状稍好转,后以“眩晕待查”的初步诊断收入我院耳鼻喉科。


入院查体发现患者表情淡漠,站立向右侧倾倒(睁眼),双眼可见粗大水平性自发眼震,方向随眼位改变而改变,各组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耳鼻咽喉专科检查未见异常。5年前因外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心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史。

 

患者入院后,在我院进行了详细的听力学、前庭功能、影像学和血管造影检查,并多次行常规心电图检查,除了一些老年性的改变如缺血灶、右侧椎动脉显影较差、颈部血管动脉硬化、心肌缺血外,前庭功能、听力学都没有特征性的改变,虽然颅脑MRI检查显示“延髓背侧可见小片状稍长T2信号,DW呈稍高信号”,提示“亚急性梗死”,或者“脱髓鞘疾病”,本例患者的诊断还是很难确定。


患者入院后在耳鼻喉科按“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给予“改善微循环、止吐、补充电解质”等治疗,结果第二天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伴抽搐、四肢僵硬、口吐白沫等,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之后多次出现、抽搐、小便失禁、意识丧失,之后2次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厥发作,每次持续1~2分钟。入院后第三天前庭症状缓解,但仍有复视,并出现发音含混。


颅脑核磁检查提示:延髓背侧小片状异常信号,考虑为“延髓亚急性梗死”。经我们神经内科会诊,拟诊断“延髓梗塞、继发性癫痫、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并转入神经内科治疗。患者转入神经内科给后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前列地尔注射液改善微循环、天麻素注射液抗眩晕、谷红注射液活血化瘀等治疗,期间仍间断出现晕厥,心电监护显示心律最低到32次/分,每次发作症状持续10秒钟左右自行缓解。


心动图显示“T波异常,提示前壁、下壁心肌缺血”,经心内科会诊后以“阿-斯综合征”之诊断转入心内科救治。阿-斯综合征即心源性晕厥、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由于严重心动过缓,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或某部位梗阻而使心排血量显著减少,引发急性脑缺血、缺氧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本例即为缓慢型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源性晕厥发作。在诊断明确以后,患者在心内科急诊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未再出现晕厥、抽搐,眩晕症状也未再出现,心率恢复至72次/分,血压125/70mmHg,术后7天康复出院。

 

建议患者在平时饮食上需要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多进食维生素类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平时需要加强体质,增强抵抗力。避免烟酒及熬夜,放松心情。


建议按规范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用药期间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出血等。门诊随访,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

 

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出院时眩晕症状消失,未再发作,无言语不利及肢体无力症状,无晕厥黑蒙,无胸闷心悸,无恶心呕吐,无饮水呛咳,发热畏寒。


出院前查体:血压125/70mmHg,神志清,精神可,言语流利,高级智能正常。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4mm,对光反射存在。双眼各向活动充分,无眼球震颤及凝视。双侧额纹对称,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舌肌无萎缩。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 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稳准,Romberg征阴性。

 

总结该患者的治疗经验,本例患者以“眩晕”为首发症状,曾辗转于当地医院和我院急诊科、耳鼻喉科、神经内科、心内科进行救治,最终得到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回顾分析该患者的就医过程和诊断经过,不难看出院外首诊医生和我院急诊医生未能区分患者是周围性抑或中枢性眩晕,也没有进一步查找可能的原因,只是按"眩晕"的一般处理原则给予对症处理。


因为患者的晕厥为发作性,多次常规心电图检查也没有抓到特异性的改变,但考虑到心源性晕厥的可能,患者应该进行心电监测,或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帮助诊断。


在很多医生的诊断思维中,一出现“眩晕”就会首先考虑耳源性疾病,而忽略了中枢性眩晕和其它引起眩晕的少见原因,如本例的心血管因素。


姓名:李哲

单位:台州市立医院

科室;神经内科

职称:主治医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