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黏液瘤所致年轻脑梗死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恢复良好

李哲医生 发布于2021-11-11 15:19 阅读量205

本文由李哲原创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基本信息:女,19岁

疾病类型:脑梗死( 脑栓塞)

治疗医院:台州市立医院(三乙)

治疗方案: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营养神经,清除氧自由基,脱水降颅压、肢体康复、针灸及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5天,定期随访

治疗效果: 患者出院时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仍有运动性失语,右侧肢体力弱,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畏寒


青年卒中病因多样,以心源性最为多见,但是心脏黏液瘤所致的脑栓塞少见,在时间窗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取决于栓子性质。


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急性起病,根据症状、体征及颅脑CT除外出血后,考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立即给予静脉溶栓,疗效较差,排除禁忌证于发病6 h后桥接机械取栓,栓塞物提示黏液瘤倾向,后于心外科行心房黏液瘤切除,病理提示心房黏液瘤。院外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未再发生栓塞事件。


该病例提示对于心房黏液瘤所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无效时桥接机械取栓可能是安全有效的。这是一个年仅18岁的女高中生,因“突发意识障碍伴右侧肢体无力3小时”入院。


患者于入院当日上午9:00时上体育课时突发意识不清,呼叫无应答,左侧肢体不自主活动,右侧肢体痛刺激不可动,伴嘴唇抖动,无呕吐、双眼上翻、舌咬伤、肢体抖动、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遂由老师送往当地县人民医院,行头颅CT未见出血,初步考虑为“脑梗死”;于上午10:00时经患者父母同意后给予“阿替普酶49.5 mg”静脉溶栓治疗,但静脉溶栓结束,患者意识并未见好转、肢体活动无明显改善,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急诊。


患者转入我院后出现2次小便失禁,予以静脉点滴“右美托咪定”,镇静后于15:40时行左侧大脑中动脉取栓术,术后收住我科监护室。


患者自发病以来,意识模糊,未进食,小便失禁,无大便,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体检:体温37.0 ℃,脉搏5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2/60 mmHg,意识模糊(静脉点滴右美托咪定),体检不合作。颈软,无抵抗。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 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向左凝视。右侧鼻唇沟浅,伸舌检查不能配合。左侧肢体可见自主运动,右侧肢体痛刺激仅可轻微在床面平移,右肢肌张力减低,双侧腱反射(++),右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左侧巴宾斯基征阴性。


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抗可溶性抗原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类风湿因子检验、凝血功能检验、血液流变学检验、血栓弹力图、糖化血红蛋白试验、同型半胱氨酸检验、脂蛋白磷脂酶A2检验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颅脑CT示左侧颞、顶、枕、岛叶及基底节区脑梗死;头颈部CTA检查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处闭塞。


患者在运动过程中急性起病,起病1 小时后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欠佳,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左侧大脑半球可见大面积脑组织肿胀。


考虑患者尚在动脉取栓时间窗内,经评估其总体情况后认为目前患者无手术禁忌证,行左侧大脑中动脉取栓术,取出物为黄色透明胶冻物,考虑心脏黏液瘤可能并送检;机械取栓后复查造影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再通,完全恢复血流灌注。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行床旁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内大小约3.5 cm×2.8 cm实性等回声团,有蒂附着于房间隔,考虑心房黏液瘤。心脏黏液瘤于心房、心室均可发生,75%以上的黏液瘤起源于左心房。其临床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血流阻塞、栓塞和全身症状(如发热、关节痛、疲惫、体重减轻等)。栓塞是心脏黏液瘤最常见的表现。


其中,超过2/3的黏液瘤栓子转移到大脑中动脉。因患者为大面积脑梗死,为明确脑组织水肿程度,故起病后2 天每天复查颅脑CT观察颅内情况, 未见病情加重,梗死灶区域可见正常脑组织,挽救缺血半暗带有效。术后追问病史,家属诉患者近2个月每天出早操后出现发作性头痛、恶心、四肢乏力,10余分钟后恢复正常,无胸部憋胀、心悸,未予重视。


根据患者近2个月病史、术中所见及床旁心脏彩超结果,心房黏液瘤所致栓塞性脑梗死可能性大,为减少患者情绪烦躁导致黏液瘤脱落,术后继续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


由于患者目前存在心房黏液瘤,不切除可能再次导致重要脏器栓塞,危及生命,需积极进行手术干预,但患者目前处于脑梗死急性期,手术可能使病情加重,故请心外科会诊综合评估,考虑术中需全身抗凝,且患者大面积脑梗死,复查颅脑CT有少量渗血,提示血脑屏障受损,术中出血风险大,需在颅内渗血吸收完毕后1周进行,但在心动周期,黏液瘤随时可能因心脏收缩挤压脱落,等待手术期间交代再次栓塞风险。


考虑栓塞组织非血栓,故未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仅给予脑苷肌肽注射液营养神经,依达拉奉注射液清除氧自由基,甘露醇针脱水降颅压、肢体康复、针灸及对症支持治疗 。


治疗2周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复查颅脑CT见渗血完全吸收后出院。 


建议患者在平时饮食上需要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多进食维生素类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平时需要加强体质,增强抵抗力。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感冒着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门诊定期随访。


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出院时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仍有运动性失语,右侧肢体力弱,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畏寒。


出院前查体:血压110/70mmHg,意识清楚,体检合作。运动性失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 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无凝视。


双侧额纹、眼裂对称,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居中;右上肢体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Ⅱ级,右下肢体肌力Ⅳ级;左侧肢体肌力Ⅴ级,右侧肢体巴宾斯基征阳性。


患者出院一周后于心外科行心房黏液瘤切除,标本及病理活检提示黏液瘤,心房黏液瘤所致栓塞性脑梗死诊断明确;3个月后随访,患者右手可持物。

 

总结该患者的治疗经验,回顾病史,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在活动状态下急性起病,病情迅速达到高峰,症状、体征倾向于大血管堵塞,符合栓塞特点 。


对于心房黏液瘤瘤体本身引起的急性大血管闭塞,静脉溶栓几乎不可能达到血管再通;而国外一项荟萃分析表明,对于大脑中动脉闭塞行机械取栓后血管再通率高达81%;根据我国2019年急性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南,对于近端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采用血管内治疗获益明确。


因此,对于静脉溶栓无效的黏液瘤患者,为挽救缺血半暗带,排除禁忌后可采取血管内治疗。


姓名:李哲

单位:台州市立医院

科室;神经内科

职称:主治医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