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子反复头晕,一查体竟是脑梗死所致,幸亏治疗及时恢复良好

李哲医生 发布于2021-11-11 09:17 阅读量156

本文由李哲原创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基本信息:男,52岁

疾病类型:脑梗死( 后循环梗死)

治疗医院:台州市立医院(三乙)

治疗方案:抗血小板,平稳降压,强化降脂,建立侧枝循环,营养神经,清除氧自由基等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2天,定期随访

治疗效果: 患者出院时头晕症状基本消失,右侧眼球活动较前充分,左侧眼球仍处于正中固定位,左侧的周围性面瘫稍有改善。


临床上,我们碰到的头晕患者多半是急性前庭综合征,一旦碰到了典型的脑干综合征,反而有些不适应。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一例比较少见的但却非常典型的脑干综合征,下面就来看看,这个“小不点”病灶,到底带来了多大麻烦?


患者男,52岁,因“头晕、视物模糊2天”就诊我院。患者于2天前晨起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视物模糊、双影症状,向左侧注视时为著,头晕为持续性,与睁眼视物有关,闭眼后头晕可减轻。病程中伴口角歪斜、恶心、呕吐表现,无头痛、发热、耳鸣,无肢体感觉及活动异常,无言语不利、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无意识障碍及二便障碍。


既往有腔隙性脑梗死病史4年,高血压病史1年,平日不规律口服药物,吸烟史多年,每日1包。


入院查体:血压181/96mmHg,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心肺腹查体无异常。


神经系统统查体:高级皮层功能无异常,颅神经: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左眼球固定正中位,内收及外展受限,右眼内收受限,右眼外展位可见持续水平旋转眼震,视物成双,左侧额纹及鼻唇沟变浅,左眼睑闭合力弱,左侧口角下垂,示齿口角右偏。


双侧肢体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共济检查正常,双侧肢体腱反射对称,双侧肢体深、浅感觉一致对称,双侧病理征阳性,颈无抵抗,脑膜刺激征阴性。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4分(凝视2分+左侧面瘫2分)。


急诊科查头部CT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排除脑出血,初步考虑为后循环脑梗死,为进一步治疗,遂收住入院。 


患者入院后,结合其临床体征,我首先对其进行了定位和定性的诊断。考虑患者左侧眼球既不能内收,也不能外展,定位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右侧眼球外展位,不能内收,定位动眼神经。左侧周围性面瘫,定位左侧面神经核或核以下周围神经。综合定位脑桥,血管定位基底动脉系统。


再考虑该患者中年男性,急性突然起病,既往长期吸烟史,合并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以及脑梗死病史,存在多个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结合患者头CT未见出血及占位,首先考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需排除多发性硬化,颅内感染、炎症等可能。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查胸部CT示考虑左肺下叶局限性肺气肿。


心电图检查示T波改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全血凝未见异常。总胆固醇6.42mmol/L,低密度脂蛋白4.74mmol/L。


进一步查头部MRI+MRA,结果如下:左侧脑桥被盖部DWI高信号,ADC低信号病灶,颅内多发动脉硬化。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相关检查,临床确定诊断:急性脑桥梗死(八个半综合征);高血压3级很高危组;高胆固醇血症。既然诊断了八个半综合征,那就得追本溯源,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一个半综合征。


一个半综合征是1967年由国外学者Fisher首次提出并报道,是一侧脑桥被盖部病变除侵犯脑桥旁中线网状结构脑桥侧视中枢或展神经核外,同时累及对侧已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造成双眼向病灶侧注视时,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凝视麻痹);双眼向病灶对侧注视时,同侧眼球不能内收,但对侧眼球可以外展(核间性眼肌麻痹),外展时多伴有水平眼震。了解了一个半综合征之后,在加上同侧第七对颅神经损害,就是我们今天的病例“八个半综合征”了。


1998年,国外首先提出该综合征,其解剖基础是脑桥被盖部的桥旁正中网状结构和内侧纵束毗邻面神经内膝及面神经核受累。其中面神经麻痹的机制除因脑桥被盖部病变引起同侧面神经核或束(面神经内膝)受损所致外,还可能是由于由联络中央前回与面神经核的皮质延髓束部分受损引起。


事不宜迟,在诊断明确以后,我们给患者予拜阿司匹林片抗血小板聚集,瑞舒伐他汀钙片强化降脂稳定斑块,尤瑞克林注射液建立侧枝循环,鼠神经生长因子针营养神经,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清除氧自由基及平稳降压等治疗。


并于入院后第三天开始配合针灸治疗,住院12天患者出院,出院时头晕症状基本消失,右侧眼球活动较前充分,左侧眼球仍处于正中固定位,左侧的周围性面瘫稍有改善。嘱患者规律口服二级预防用药,继续针灸治疗,随访。


建议患者在平时饮食上需要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多进食维生素类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平时需要加强体质,适当锻炼,注意避免运动过度。避免烟酒,避免感冒着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按规范口服药物,用药期间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出血、肝功能异常等。门诊定期随访,复查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等。


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出院时头晕症状基本消失,右侧眼球活动较前充分,左侧眼球仍处于正中固定位,左侧的周围性面瘫稍有改善,无言语不利,无发热畏寒,无恶心呕吐,无肢体麻木乏力。


出院时查体:血压142/76mmHg,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心肺腹查体无异常。高级皮层功能无异常,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左眼球仍固定正中位,内收及外展受限,右侧眼球活动较前充分,左侧额纹及鼻唇沟稍浅,左眼睑闭合力稍弱,左侧口角轻度下垂,示齿口角右偏。


双侧肢体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共济检查正常,双侧肢体腱反射对称,双侧肢体深、浅感觉一致对称,双侧病理征阳性,颈无抵抗,脑膜刺激征阴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2分(左侧面瘫2分)。 


总结该患者的治疗经验,本例患者,中年男性,急性起病,存在高血压,脑梗死病史,入院时血压181/96mmHg,既往不规律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不良,曾有脑梗死病史,无后遗症,未规律口服二级预防用药,既往长期吸烟,此次入院后患者生化回报提示高胆固醇血症,存在多个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结合院前查体及入院后患者头MR回报,诊断明确,急性脑桥梗死,损害部位在左侧脑桥被盖部,四脑室前的点状DWI高信号,ADC低信号病灶,再次让我们见识到脑干梗死的“小病灶”“大麻烦”的特点。


今后临床工作中遇到类似头晕起病的患者,一定要进行系统的查体,很多时候规范的查体可以帮助我们确立诊断的方向性,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姓名:李哲

单位:台州市立医院

科室;神经内科

职称:主治医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