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多系统萎缩患者的治疗过程!

李哲医生 发布于2021-10-12 14:57 阅读量6247

本文由李哲原创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基本信息:男,68岁

疾病类型:脑萎缩(多系统萎缩)

治疗医院:台州市立医院(三乙)

治疗方案:丁苯酞软胶囊及艾地苯醌片保护线粒体,复方曲肽针营养脑神经,奥拉西坦针改善脑代谢,奥昔布宁改善尿失禁等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5天,定期随访

治疗效果:患者共济失调症状稍好转,行走较前平稳,仍有言语不清


一、初识患者

    

临床上当看到共济失调的患者,首先要分清是深感觉性、前庭性、还是小脑性、大脑性。当然,小脑性共济失调最多见,也最复杂。


病因方面除了遗传性,也包括很多非遗传性因素。非遗传性共济失调包括神经退变性及其他获得性共济失调,前者主要包括多系统萎缩(MSA);后者则主要包括中毒性、内分泌代谢性、感染性、免疫介导性、肿瘤性、血管性等等。


今天我要讲的就是一例多系统萎缩引起的共济失调患者的治疗经过。这是一个68岁的老年男性,因“走路不稳伴言语不清8个月”就诊。患者8个月前无诱因出现走路不稳,容易跌倒,白天、夜间无明显差别,伴言语不利,发音不清,但表达语义及理解尚正常。自觉四肢乏力,但能独立行走,持物不受影响。外院头颅CT示:小脑萎缩?”,给予神经营养治疗无明显好转。


6个月前,患者走路不稳症状加重,需旁人搀扶或扶拐棍行走,上下楼困难,并诉肢体无力,偶有大腿、小腿、肌腹肌肉跳动,未见消瘦及肌肉萎缩,无肢体麻木、疼痛。言语不清进一步加重,吐词含糊,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4个月前不能独立行走,卧床,言语含混不清。发病以来,神志清楚,尿急、尿频,便秘,无肢体麻木、疼痛,无呼吸困难,无晨轻暮重。既往有颈椎病5年。3年前尿潴留行前列腺电切手术。


否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吸烟饮酒史。为了明确诊断,我们将这个病人收住入院。

 

二、治疗历程

   

患者收住入院后我们随即进行了细致地查体,查体结果:卧位血压120/70mmHg(心率70次/分),立位血压145/85mmHg(心率80次/分),心律齐,双肺呼吸音粗,腹软,无压痛,双足轻度凹陷性水肿。


神清、构音障碍,高级皮层功能正常,双瞳等大等圆,各方向眼动充分,无眼震,双侧额面纹对称,伸舌居中,无舌肌纤颤,软腭上抬有力,悬雍垂居中,双侧咽反射正常存在,左手鱼际肌、骨间肌欠丰满,未见肌束震颤,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5级,双手轮替试验笨拙、指鼻欠准、双侧跟膝胫试验欠稳准,闭目难立征睁闭眼均不稳,双侧肢体针刺觉、音叉振动觉对称存在,四肢腱反射活跃,双侧Hoffman征阴性、双侧Babinskin征阳性,双侧掌颌反射阳性,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


考虑该患者老年男性,隐匿起病,逐渐进展病程,主要临床表现为走路不稳,言语不清,有尿频尿急,既往存在便秘及尿潴留,查体示构音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锥体束征,病变累及小脑、双侧锥体束和自主神经系统,定性诊断首先考虑多系统萎缩—小脑型(MSA-C)可能。


当然,老年患者,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应该与成人发病的散发性共济失调相鉴别。此类疾病病因众多,包括中毒(常见酒精中毒,其它中毒如锂剂、苯妥因、胺碘酮、甲苯和一些化疗药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等),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B12、E缺乏等)、感染性(如神经梅毒、Whipple病、Lyme病和HIV等),免疫介导性(副肿瘤性、抗GAD,抗谷胶蛋白、桥本脑病等)、神经变性病(MSA-C、散发性成人共济失调)以及其它少见疾病(如表面铁沉积症、进行性共济失调和腭震颤)等。


患者无上述疾病证据,于是先查头颅核磁共振看看,结果出来磁共振T2像见桥脑典型的“十字面包征”,桥脑和小脑明显萎缩,支持MSA-C!再做个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提示:肛门括约肌神经源性损害。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也同样支持MSA!


诊断明确以后,我们随即进行了治疗,因该病无特异性治疗,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鉴于少突胶质细胞α‑synuclein聚集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MSA病理的关键要素,临床治疗多以保护线粒体功能为主,似有一定疗效。


于是,我们给该患者予丁苯酞软胶囊及艾地苯醌片保护线粒体,复方曲肽针营养脑神经,奥拉西坦针改善脑代谢,奥昔布宁改善尿失等治疗。按该方案治疗一段时间后, 患者共济失调症状较前明显好转。由于考虑到患者治疗有效,就继续上诉方案巩固治疗。


三、注意事项


1. 患者在平时饮食上需要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多进食维生素类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平时需要加强体质,多锻炼,增强抵抗力。

2. 忌烟酒,严禁不洁性生活,避免感冒着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卫生。

3. 按规范口服药物,用药期间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共济失调、皮疹等。

4. 门诊定期随访,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等。

 

四、治疗效果

    

患者经过上述积极的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行走步态不稳好转,但仍有言语不利,无恶心呕吐,无 肢体麻木无力,胃纳尚可,睡眠安,一般情况可。


查体:神志清,精神稍软,言语欠流利,颈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3cm,对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力查体合作,均可见活动,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未引出。


指鼻试验欠稳准,闭目难立症阳性,跟膝胫试验欠稳准,浅感觉检查阴性,饮水试验阴性。 后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也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五、医生感悟

   

总结该患者的治疗经验,关于多系统萎缩(MSA),虽属罕见病,但临床并不少见,并容易误诊为帕金森病或小脑性共济失调。


根据临床表现,MSA分两型:MSA-P和MSA-C,西方国家以MSA-P为主,我国则以MSA-C常见。


MSA经常误诊,主要应与特发性晚发型小脑性共济失调及帕金森病相鉴别:MSA-C患者发病年龄晚,病情进展快,5年左右需要借助轮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更为明显,且绝大多数无家族史,可与晚发型小脑性共济失调鉴别;MSA-P型对左旋多巴疗效欠佳,早期出现严重的进展性的自主神经障碍,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姓名:李哲

单位:台州市立医院

科室;神经内科

职称:主治医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