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我国是乙肝大国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有超2亿乙肝病毒感染者,而我国感染者约占世界的1/3。
乙肝除了具有传染性外,由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也很大,严重威胁生命健康。长期的治疗和服用药物,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能否治愈,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慢乙肝治愈的类型主要包括完全治愈(又称为病毒学治愈)和临床治愈(又称为功能性治愈或免疫学治愈)。
完全治愈即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不到,肝内和血清HBV-DNA清除(包括肝内cccDNA和整合HBV-DNA),血清抗-HBc持续阳性,伴或不伴抗-HBs出现。由于cccDNA持续稳定存在,且目前缺乏针对cccDNA的特异性靶向药物,因此完全治愈难以实现.。
临床治愈即完成有限疗程治疗后,血清HBsAg和HBV-DNA持续检测不到,HBeAg阴转,伴或不伴抗HBs出现,残留cccDNA可持续存在,肝脏炎症缓解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善,终末期肝病发生率显著降低。
目前乙肝患者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就是达到临床治愈,意味着人体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力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病情相对稳定,恶化可能性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和常人无异。
目前批准的慢乙肝抗病毒药物包括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PEG-IFN)以及直接作用于病毒复制周期不同靶点的DAA(如核苷(酸)类似物NA)。
单独应用以上两类药物均可获得持续生化学和病毒学应答,肝脏组织学改善,显著降低肝癌发生率。但均难以实现HBsAg清除。
核苷(酸)类似物
为最常用的口服抗病毒药物,目前一线用药有: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或丙酚替诺福韦(TAF)。作为逆转录酶抑制剂,可强效抑制HBV复制,但均不能直接抑制cccDNA的转录活性,从而无法有效抑制病毒蛋白如HBsAg的表达。
干扰素
这类药物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的双重作用,是通过增强免疫细胞功能和促进细胞因子的表达、诱导干扰素刺激基因的产生并经干扰素信号通路编码多种抗病毒蛋白等环节作用于HBV复制、转录等重要生物学过程。 此外,干扰素可通过增强HBV前基因组RNA和核心颗粒的降解,或通过对cccDNA的表观遗传修饰来抑制HBV转录并减少病毒蛋白如HBsAg的表达。
研究表明以上两类药物对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影响不同,且NA强效抑制病毒复制可协助PEG-IFN的免疫调节作用。也就是说二者联合应用同时具有抗病毒免疫应答和清除病毒两方面的优势。是现阶段最可能实现临床治愈的治疗策略。
乙肝治愈率高吗?
2022年5月14日“第四界慢乙肝临床治愈峰会暨中国派高峰论坛”在线上召开。其中数据显示,近10年内,乙肝在核苷(酸)类似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为主的治疗方案下,临床治愈率可达约30%。
不同慢乙肝人群的临床治愈现状有所不同:核苷(酸)类似物经治人群的临床治愈率在30%-80%;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在50%-90%;特殊人群(儿童、产妇)在40%以上。
乙肝治愈的优势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2、年龄18-60周岁;
3、正在接受NAs治疗达1年以上患者,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HBsAg≤1500IU/ml、HBeAg阴性
2)血清HBV DNA定量<100IU/ml或者低于医院检测下限
4、无干扰素治疗禁忌症。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专家共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08):1693-1701.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02):131-136.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