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如同高悬在人们健康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给无数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打击。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肿瘤血管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且有效的治疗手段,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一、什么是肿瘤血管介入治疗
肿瘤血管介入治疗是在影像设备(如 X 射线、超声、CT、MRI 等)的精确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等特殊器械,经人体的血管等自然通道或微小创口,将治疗器械或药物精准送达肿瘤部位,从而实现对肿瘤的治疗。它就像是给肿瘤 “精准打击”,直击要害,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二、治疗原理
(一)栓塞治疗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充足的血液供应,就像植物生长需要水分和养分一样。栓塞治疗就是通过向肿瘤供血动脉注入栓塞材料,如明胶海绵颗粒、碘化油乳剂等,将这些血管堵塞,切断肿瘤的 “营养补给线”,使肿瘤细胞因缺血缺氧而 “饿死”。同时,栓塞还可能引发肿瘤内部的炎症反应,进一步破坏肿瘤组织。
(二)药物灌注治疗
将高浓度的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让肿瘤组织充分浸泡在高剂量的药物中,提高药物在肿瘤局部的浓度,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与传统静脉化疗相比,这种局部药物灌注方式大大减少了化疗药物在全身的分布,降低了药物对身体其他正常器官和组织的毒副作用,既提高了治疗效果,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三、治疗优势
(一)精准性高
影像设备能够实时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形态以及周围血管的分布情况,医生可以在直视下将导管准确插入肿瘤供血动脉,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治疗,避免误伤到周围正常组织。这种精准打击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同时降低了对身体正常功能的影响。
(二)创伤小
相较于传统的外科手术,肿瘤血管介入治疗无需开刀,仅通过皮肤穿刺一个微小的创口(一般直径约 2 - 3mm),就能将导管引入体内血管到达肿瘤部位。术后患者体表仅有微小穿刺点,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大大减少了患者因手术创伤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风险,尤其适用于那些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传统手术的患者。
(三)可重复性强
对于一些复发或转移性肿瘤,肿瘤血管介入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多次进行。每次治疗都能针对肿瘤的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
(四)联合治疗优势明显
肿瘤血管介入治疗可以与其他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如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形成综合治疗方案。例如,在手术前进行介入治疗,可使肿瘤缩小,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切除率;在放疗或化疗过程中结合介入治疗,能增强局部治疗效果,同时减轻全身不良反应。通过多学科联合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癌症的整体治疗效果。
四、适用范围
肿瘤血管介入治疗适用范围广泛,几乎涵盖了全身各个部位的实体肿瘤,尤其在以下几种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肝癌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肝脏血供丰富,且多数肝癌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机会。肿瘤血管介入治疗已成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部分患者甚至可以通过介入治疗使肿瘤缩小后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
(二)肺癌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肺癌患者,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能够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阻断肿瘤血供,抑制肿瘤生长。此外,对于肺癌引起的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也能迅速止血,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三)肾癌
肾癌对放疗和化疗相对不敏感,手术切除是早期肾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对于一些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转移的肾癌患者,肿瘤血管介入治疗可通过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控制肿瘤进展,减轻患者症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四)盆腔肿瘤
包括子宫癌、卵巢癌、膀胱癌等盆腔肿瘤,肿瘤血管介入治疗可以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通过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提高局部治疗效果,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同时减轻化疗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此外,对于一些盆腔肿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阴道出血等症状,介入治疗也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五)其他肿瘤
如乳腺癌、骨肿瘤、头颈部肿瘤等,在特定情况下,肿瘤血管介入治疗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选择。
五、治疗过程
(一)术前准备
全面检查:患者在接受肿瘤血管介入治疗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全面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 CT、腹部超声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血供情况以及有无转移等,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在术前禁食禁水 6 - 8 小时,以防止术中呕吐引起窒息。同时,医生会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以及术后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还需要做好个人卫生清洁,尤其是穿刺部位的皮肤准备。
药物及器械准备: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准备好相应的栓塞材料、化疗药物、导管、导丝等介入器械,并确保器械的性能良好、无菌状态。
(二)术中操作
麻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在穿刺部位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治疗,但不会感到明显疼痛。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或不配合的患者,可能会采用全身麻醉。
血管穿刺:医生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点,通常为股动脉或桡动脉。使用穿刺针经皮肤穿刺进入血管,然后通过穿刺针引入导丝,沿着导丝将导管插入血管内,并在 X 射线透视下,将导管逐步送至肿瘤供血动脉。在这个过程中,医生需要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确保导管准确无误地到达目标位置。
血管造影:导管到达肿瘤供血动脉后,先注入少量造影剂,通过 X 射线透视观察肿瘤的血管分布情况,明确肿瘤的供血动脉及肿瘤染色情况,为后续的栓塞和药物灌注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依据。
栓塞和药物灌注治疗:根据血管造影结果,医生将栓塞材料和化疗药物按照预定的方案依次注入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材料会逐渐堵塞肿瘤血管,切断肿瘤血供,化疗药物则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操作。
术后处理:治疗结束后,拔出导管,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一般需要按压 15 - 30 分钟,然后用弹力绷带包扎固定。患者被送回病房,需卧床休息,穿刺侧肢体保持伸直位 6 - 8 小时,以防止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形成。
(三)术后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患者需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穿刺部位护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形成,保持穿刺部位敷料清洁干燥。如发现穿刺部位有少量渗血,应及时按压止血;若出现较大血肿,需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一般术后 24 小时可拆除弹力绷带,观察穿刺部位愈合情况。
并发症观察与护理:肿瘤血管介入治疗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血管痉挛、栓塞后综合征(包括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等。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例如,对于发热患者,可根据体温情况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对于腹痛患者,可适当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症状。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化疗药物的排泄,减轻药物对肾脏的损害。
饮食与休息:术后患者应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心理护理: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术后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多关心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六、常见问题解答
(一)肿瘤血管介入治疗痛苦吗?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采用局部麻醉,患者一般不会感到明显疼痛。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穿刺部位疼痛、栓塞后综合征等,但这些症状大多是可以耐受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止痛和对症处理措施,缓解患者的痛苦。
(二)肿瘤血管介入治疗需要做几次?
治疗次数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分期、大小、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治疗后的效果等因素。一般来说,对于一些中晚期肿瘤患者,可能需要多次进行介入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每次治疗之间通常需要间隔一定时间,以便患者身体恢复和观察治疗效果,具体间隔时间和治疗次数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肿瘤血管介入治疗后能根治癌症吗?
肿瘤血管介入治疗对于部分早期肿瘤患者,有可能达到根治的效果,但对于大多数中晚期癌症患者,介入治疗主要是为了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癌症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介入治疗常常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四)肿瘤血管介入治疗有哪些风险和并发症?
虽然肿瘤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血管损伤、感染、栓塞后综合征、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等。不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生经验的积累,这些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已经大大降低,并且在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五)肿瘤血管介入治疗后如何复查?
患者在介入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一般建议术后 1 个月左右进行首次复查,复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腹部超声或 CT 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身体恢复情况。此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后续的复查计划,复查时间间隔可能逐渐延长。通过定期复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肿瘤有无复发或转移,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肿瘤血管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先进的癌症治疗手段,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它以其精准、微创、高效等优势,在癌症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不幸患有癌症,不妨多了解一下肿瘤血管介入治疗,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勇敢地与癌症抗争,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