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开学焦虑 | 青少年心理专家的3条建议

雷新杯医生 发布于2021-09-12 08:56 阅读量6564

本文转载自重庆临江门医院精神心理


006XArBCly1gu0v04rx8kj60iw0angn902.jpg

  

今年9月的开学有些不一样,除了继续加强疫情防控以外,“双减”政策也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某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医生告诉记者,有些家长本身比较焦虑,孩子还没着急,自己倒是先担心了。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放平心态的过程,激进或者是过于焦虑只会让教育适得其反。


开学焦虑是什么?  

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说,开学焦虑一般是指在经过假期以后初开学的头几天,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某些方面的变化,有的表现为情绪低落、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甚至还出现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这都是“开学焦虑”的表现。因为学生对学习生活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所以才导致焦虑、恐惧的情绪。


在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殊解决,顺其自然就好。只要看一下孩子的饮食和睡眠变化就可以了。如果食欲保持正常,夜间睡眠没有明显变化,就不要过分干涉。一般来说,经过1、2周时间就能自然缓解。   


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重点提到几个症状,是需要家长特别重视的。  


有的孩子很烦躁,要补一大堆作业,导致精神极度崩溃,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找到突破口,部分孩子会因此而出现轻微的抑郁症状,甚至有的孩子就因为这个原因不去上学了。        


有的孩子开学后不愿和人沟通。他们在开学后不能够迅速调整状态,当看到以前和自己玩得比较好的伙伴也提不起兴趣,会远离人群。特别是小升初、新高一的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对于本来就不善交流、内向的孩子来说就更加有挑战了。当这种情况出现后,建议家长多关注,一旦发现有问题,要及时和老师沟通,争取家校合作,尽快帮助孩子做好调整。


006XArBCly4gu0uz1xn0oj60k008imyp02.jpg

   

开学要做哪些准备?

      

那么,开学要做什么准备呢?专家说,假期里,很多孩子日夜颠倒,所以一定要尽快调整好生物钟,才不至于刚开学明显不适应。对于家长来说,开学后要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也可协助他们在课余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尽量把他们从电脑前拉走。       


新学期开学后,孩子回家作业由于“双减“可能会变少,怎么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建议,孩子可以准备一个日程计划本,安排好课余时间;同时也可以和家长一起制定新学年的小目标,循序渐进,获取点滴进步。       


对父母来说,开学还是要给孩子一些小小的“仪式感“,比如认真收看开学第一课,这种”仪式感“会带来很强的激励作用。比如专家就遇到过一个孩子,开学前为自己的书包选了一个美国队长的挂件,他说:“那个挂件上有个A,我要新学期拿A。”这是一个激励自己的好办法。如果是高年级的孩子,也可以鼓励他写一幅书法作品,挂在房间里。     


如何放平心态?        


新学期要有新目标,但目标要“合理”,最好是“跳一跳可以够到的高度”。很多家长自己很焦虑,就会把这种焦虑情绪透射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父母的焦虑无形中放大了孩子对于自身错误的认识,使得孩子更加容易产生自我怀疑的负面心理。可以肯定的是,焦虑心理并不能够对父母的教育理念有所帮助。   


家长应该怎么放平心态呢?


专家总结出三条建议。  


第一,不要随意比较,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喜欢拿自家孩子和他人作比较,这种比较不仅让父母变得焦虑,也让孩子们感受到过多的压力。        


第二,允许孩子适当犯错。很多父母见不得孩子犯错,一犯错就要打骂孩子。事实上,孩子的成长中注定会犯一些大大小小错误,父母要放平心态,不要过度放大错误的负面影响。       


第三,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孩子的行为,从理解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更加能够找到教育孩子的切入点,不至于花了大力气却收效甚微。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