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如何发现更年期骨质疏松?

屈洪波医生 发布于2024-03-20 15:29 阅读量5556

本文由屈洪波原创

一、骨质疏松症的概况

      1、定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原意为“多孔的骨头”)是一种由长期骨吸收超过骨形成所致的疾病,患者的骨骼脆弱且容易断裂。


      2、流行病学:成年女性的骨量在35岁左右达到峰值,更年期前平均每年流失约2%的骨质。然而到了更年期(从末次月经前约2年开始,持续数年),女性髋部和脊柱的骨质流失骤然升高至每年10~12%。更年期越早的女性,骨密度降低的速度越快,实际上,最后一次月经周期的时间比实际年龄更能预测女性骨密度的变化。


      3、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如慢性疾病和药物使用,可能导致骨量减少或影响骨微结构和强度。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峰值骨量、骨质流失率和骨折风险。例如:饮食异常、体重过轻的女性更容易出现低骨量。除了上述因素外,骨折史、骨质疏松症家族史、吸烟、过量饮酒、外伤和虚弱,乳腺癌内分泌药物使用等也与更年期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相关。


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和风险因素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