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正确使用双膦酸盐类---预防骨相关事件(SREs)(2)?
(四)下颌骨坏死
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的颌骨坏死(ONJ)罕见。主要见于大剂量注射后及有严重口腔疾病者如严重牙周病或多次牙科手术等,长期使用会增加ONJ发生风险。拔牙、植牙、牙周疾病及口腔感染是ONJ的主要危险因素。
建议:
1、使用前需行口腔专科检查,并处理潜在的口腔疾病,完成必要的口腔手术,在口腔手术前后使用抗生素,采用抗菌漱口液,拔牙后正确闭合创面,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态;
2、使用期间,每6-12个月复查1次;
3、 使用期间,及时处理口腔感染,尽量避免侵入性口腔科操作,若需进行牙科手术时,应尽量保守处理,减少手术操作范围,推荐进行侵入性操作前1-3个月,暂停使用静脉制剂,待口腔内伤口愈合后再继续使用,加用抗菌药物也有助于预防ONJ发生;
4、对有ONJ高风险者(伴有糖尿病、牙周病、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缺陷、吸烟等)需复杂侵入性口腔手术时,建议暂停3-6个月后,再实施口腔手术,术后3个月若无口腔特殊情况,可恢复使用;
5、发生ONJ需立即停用,并进行口腔专科治疗,给予抗感染、局部理疗及手术干预等综合处理。对患有严重口腔疾病或需接受牙科手术者,不建议使用。骨软化者禁用。
(五)低钙血症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破骨细胞骨再吸收的抑制剂,可使血清中钙和磷减少,甲状旁腺激素(PTH)明显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口服制剂低钙血症通常在开始治疗的两个星期后发生,注射制剂通常在几天内发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期间未补充维生素D和口服钙剂可使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升高5-6倍,若治疗前血钙低于正常水平或肾功能不全均可进一步增加低钙血症发生的风险。
建议: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期间注意每日补充适量维生素D和口服钙剂,在治疗初期和治疗期间监测血钙变化。低钙血症者慎用。
(六)非典型股骨骨折(AFF)
AFF是在低暴力下发生在股骨小转子以下到股骨髁上之间的骨折,可能与长期使用(通常3年以上,中位治疗时间7年)双膦酸盐类药物有关。长期使用者(3年以上),若出现大腿或腹股沟部位疼痛,需进行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AFF。
建议:一旦发生非典型股骨骨折AFF,应立即停用。
(七)眼部反应
最常见非特异性结膜炎,其他包括眼睑水肿、视神经炎或球后视神经炎、眼眶周围水肿、脑神经麻痹和眼睑下垂等,葡萄膜炎和巩膜炎是最严重的眼部不良反应。眼部不良反应可发生于静脉注射或大剂量给药时。
建议:非特异性结膜炎可根据情况选用局部用NSAIDs治疗。葡萄膜炎和巩膜炎一旦发生,需停用药物。
(八)其他
如心房颤动、骨骼肌疼痛、皮肤反应(荨麻疹、皮疹、瘙痒症、扁平苔藓等)、肝损害、注射部位的轻度反应、无症状血浆磷酸盐水平降低等。
正确使用双磷酸盐,能够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症及骨相关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