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1:什么是术前化疗(又称之新辅助化疗)?
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化疗药物通过静脉输注、口服 等方式进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个部位(尤其是肿瘤部位),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以此来达到治疗肿瘤目的。那么术前化疗指的是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的化疗,也被称为“新辅助化疗”,相对应的是术后化疗(又称之为辅助化疗)。
Q2:新辅助化疗的目的包括哪些?
1、降低分期,争取更多手术机会;
2、降低手术分期达到保乳目的;
3、消灭微转移,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4、通过测量肿瘤在治疗期间的大小变化,判断目前的治疗是否对肿瘤有效,观察药物的敏感性来指导后续治疗。
因此,接受术前化疗的病人数量逐年增加,其地位逐步提高,体现这一治疗手段对于高危人群的筛选、药物敏感性监测及指导后续治疗的作用。
Q3:哪些人群适合新辅助化疗?
根据最新的 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2020指南推荐一下情况适合型辅助化疗。
1、肿瘤较大、分期较晚,直接进行手术无法确保肿瘤被完整切除,且手术难度较大的患者。
对于这部分患者,若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缩小、降低分期和手术难度,最终能安全有效地切除整个肿瘤。
2、 部分可争取保留乳房手术机会的患者。
希望手术后可以维持乳房的美观,进行保乳手术。有些病人因肿瘤较大不能直接进行保乳手术,则可应用术前新辅助化疗使得肿瘤缩小、甚至消失,争取保留乳房手术的机会,达到安全且美观的目的。
3、部分三阴型或HER2阳性的患者。
三阴型或HER2阳性乳腺癌的恶性程度更高,肿瘤较大或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以行术前新辅助治疗,完成足疗程的术前治疗后再行手术。术后的病理结果若提示,已达到病理性完全缓解,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未达到病理性完全缓解,术后则可给予强化治疗,以提高生存预后。
4、大部分CSCO乳腺癌专家组成员认同仅以HER-2阳性或阴性作为乳腺癌术前新辅助药物治疗选择的标准时,肿瘤应大于2cm;或可以加入严格设计的临床研究。
Q4:新辅助化疗后,还需要进行手术吗?
病人一旦开始接受新辅助化疗,我们就要定期对肿瘤的大小进行监测,一般来说,医生会每2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估。
如果肿瘤有缩小,应该完成计划的所有新辅助治疗,一般新辅助化疗的周期为4-6周期,甚至可以到8周期。
在此期间,病人应该配合治疗,而不应催促医生进行手术。
新辅助化疗的效果这么好,如果肿瘤都明显消失了,我可以不做手术吗?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不手术切除,便不能通过术后标本的病理检查来明确是否还有肿瘤细胞残留,可能增加复发和转移风险。
当然,如果治疗中发现没有疗效,则需与医生及时沟通,更改治疗策略和方案。
Q5:新辅助化疗的效果如何,会不会延误病情?
无论患者在新辅助化疗中取得的疗效如何,都能够使临床医师更为准确、直接的观察肿瘤对化疗药物的反应情况,并且监测肿瘤生物学特征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
这一信息对于后续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肿瘤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从长远来看,新辅助化疗并不会造成治疗的延误,反而为后续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医生简介:屈洪波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医学会甲状腺乳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委员会肿瘤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乳腺甲状腺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乳腺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目前主持市科技局课题1项,参与国家及省级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中英文论著30篇,包括中华牌文章8篇,SCI 4篇,最高影响因子9.8分,参与翻译乳房重建论著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