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贲晓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博士1998,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儿科博士后2001,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儿科主任2012,深圳大学儿科学系主任2020,深圳大学总医院儿科主任2023
1. 正确认识宝宝“哭闹”
哭闹,是宝宝的“语言”,是宝宝表达其“需求”的方式,是宝宝表达其“不适”的方式 ! 宝宝 “哭闹”通常三类原因: ① 生理因素 :饿了( 要吃 ),拉了( 要尿,要便,要换尿布 ),困了( 要睡 ),冷了( 要穿衣服 ),热了( 要脱衣服 )... ; ② 心理因素: 躺腻了( 要竖起来抱 ),害怕了( 要人陪,要人抱... ),需要了( 要看...,要听...,要玩...,要拿...,要...人,要...物)...; ③ 病理因素:疼痛、难受、不适... !
2. 正确对待宝宝“哭闹”
① 尝试满足哭闹宝宝生理 and 心理需求:喂喂、便便、尿尿、洗澡、抱抱、陪陪、聊聊、晃晃、摇摇、听听音乐、出去兜兜...。
② 尝试减轻哭闹宝宝生理 and 心理不适:减轻宝宝“哭闹”,可以尝试5S法:包裹(Swaddling)趴卧(Stomach)摇晃(Swing)嘘声(Shushing)奶嘴(Sucking) !
③ 尝试安抚宝妈担心 and 焦虑情绪:宝宝持续“哭闹”,如果伴有发热、拒奶、呕吐、腹胀、便血等异常症状,要看医生 ! 如果“哭闹”宝宝吃奶好 and 便便好 and 生长好,如果“哭闹”宝宝没有发热、拒奶、呕吐、腹胀、便血...等异常症状,如果“哭闹”宝宝看医生未发现有特定的疾病(如肠套叠、嵌顿疝...),宝妈可以“淡定”观察观察,婴儿“肠绞痛”通常是自限性的(生后3~6个月自愈好转),婴儿“肠绞痛”并不影响孩子远期体格行为发育,宝妈不要杞人忧天,敖过冬天,就是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