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二胎政策放开后,极大满足了想要多生宝宝的家庭需求。然而,仍有不少育龄期女性因月经紊乱、闭经、泌乳、不孕而来医院就诊,其中部分患者会发现泌乳素升高,甚至影像学可以看到鞍区占位性病灶。这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患者来说,往往异常恐惧,尤其惧怕自己是垂体瘤。下面就泌乳素异常相关的几个问题,以问答形式,尝试为有此顾虑的患者解惑。
1, 医生说正常,为什么测得的泌乳素有时会偏高(什么情况下采血查泌乳素最准确)?
正常泌乳素的分泌,有三个特点:节律性、应激性和阶段性。节律性指昼夜节律性,从夜间入睡后分泌开始增多,清晨7-8点最高,上午10-11点最低,下午较上午高;应激性指人受到刺激,如外伤、惊吓、紧张,甚至早上进食高蛋白饮食等,都会引起泌乳素分泌升高;阶段性指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泌乳素水平不同,如儿童期低水平,青春期升高,生育期时变化较小,妊娠期逐月上升,分娩期开始下降,产后哺乳者0.5-1年恢复正常;不哺乳者3周恢复正常,绝经期处于低水平。
因此检测泌乳素应在早餐时空腹或进食纯碳水化合物后,于上午10-11时安静、清醒时测量比较准确。
2, 引起泌乳素高的原因有哪些?最常见的是什么病?
测得的泌乳素高,除了上述检测方法的原因外,可分为生理性、药物性、特发性和垂体瘤性四大类。生理性升高常见于妊娠期开始至哺乳期结束,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升高。药物性指某些药物会引起泌乳素升高,常见的有:雌激素、口服避孕药、替丁类胃药,部分抗抑郁类、精神类药物等。特发性指除垂体瘤外的其它疾病,如颅咽管瘤、Rathke’s囊肿、垂体炎、原发性甲减、肝硬化、慢性肾衰等。此外,一些临床上无病因可循时,也考虑为特发性。
临床上最常见的还是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因肿瘤本身可分泌泌乳素,引起高泌乳素血症。
3, 高泌乳素血症一定需要治疗吗?
育龄期女性高泌乳素血症主要表现为月经改变、不孕不育、溢乳、体重增加、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等,其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临床症状。在判断是否需要治疗前,首先要明确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
生理性升高,包括应激性升高都属于正常生理反应,不需要治疗。药物性升高在停药后泌乳素会逐渐恢复正常,不能停药而又有生殖需求时,最好咨询医生,在没有配伍禁忌的情况下,可考虑服用溴隐亭对症治疗。特发性泌乳素升高则要治疗原发疾病。仅有泌乳素增高而无临床症状的可随诊观察。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多症状明显,需要治疗。
4, 一旦诊断为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怎么办?
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治疗目标是控制泌乳素水平,消灭其占位效应。
治疗方法分为三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化疗。一般首选药物治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是一类可以特异性降低泌乳素,同时使肿瘤缩小甚至达到影像上消失的药物,缺点是通常需要长期服用,一部分人难以耐受药物的副作用。选择手术治疗需要特定的条件,需要和手术医生进一步确定。当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效果不好时,可以选择放化疗。
5, 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想怀孕,是做手术还是吃药?
怀孕的前提条件是有正常的月经周期,即排卵。对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来说,无论哪种治疗方法,使得泌乳素恢复正常,恢复月经周期,就能怀孕。药物治疗相比手术治疗更安全,且疗效明确,患者易接受,推荐首选药物治疗。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肿瘤的大小,垂体瘤分为微腺瘤、大腺瘤和巨腺瘤。接受药物治疗的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微腺瘤患者在月经周期恢复后即可怀孕,大腺瘤和巨腺瘤,则必须等到肿瘤缩小一半以上后,方可考虑怀孕。除药物外,对于大腺瘤以上的垂体瘤,也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后,根据泌乳素和月经周期的恢复情况结合药物治疗,再考虑怀孕。至于能否选择手术,则需要和医生沟通,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6, 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吃药后怀孕,还需要继续吃药吗?
怀孕对微腺瘤患者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发现妊娠,立即停药”。
对大腺瘤来说,怀孕有一定概率(20-30%)促进肿瘤生长。鉴于溴隐亭的安全性,多数学者主张妊娠后谨慎全程用药。但是由于孕12周时黄体功能的需求,以及外源性药物对胎儿发育可能造成意外影响,也可以考虑在怀孕三个月后停药。如果选择停药,每3个月都需要检查是否有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必要时复查垂体磁共振。
7, 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怀孕期间,发现肿瘤变大了怎么办?
在怀孕期间发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或头痛的症状明显,影像学证实肿瘤确实增大,而且明显压迫视神经时,可以再次开始药物治疗,剂量和停药前相同;如果影像学上未压迫视神经,则可以继续观察。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者虽全程用药肿瘤依旧增大到压迫视神经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孕中期时的微创手术治疗,可不需终止妊娠。如在孕晚期,尽量选择分娩后手术。
8, 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生完孩子怎么办?
对于停药后怀孕的患者,如果一直没有症状,可以在哺乳期后再开始药物治疗。孕期药物治疗的患者需继续药物治疗,不可哺乳。如果孕期或产后发现肿瘤增大并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或头痛,需要再次开始药物治疗,且不可哺乳。即“用药不哺乳,哺乳不用药”。
9, 溴隐亭对胎儿有影响吗?
泌乳素腺瘤的药物主要为溴隐亭和卡麦角林。
国内多用溴隐亭,优点是胎儿安全性高。有报道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妊娠期服用溴隐亭治疗,不增加流产、死胎、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部分长期随访至儿童9岁时,也未发现药物的危害。卡麦角林的优点:降低泌乳素效果明显,副作用少,患者可容忍性高;有报道接受卡麦角林治疗的患者,用药至妊娠5周,对新生儿没有不利影响,但大宗报道仍不多,且缺少长期随访。
虽然根据以上证据提示溴隐亭和卡麦角林对胎儿没有不利影响,但是仍不能完全排除药物对胎儿发育可能造成的意外影响,所以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妊娠时停用药物。
写在最后,祝愿所有家庭健康,美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