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睾的炎症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也有一些病因不明,急性附睾炎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肿胀,常发生于单侧,检查可有发热,阴囊肿胀,皮肤发红,鞘膜积液,白细胞计数增高,尿培养细菌阳性,炎症可影响到睾丸。从婴儿到90岁都可以发病,18~ 50(平均41)岁年龄段附睾炎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第五位,43%在20~39岁之间,29%在40~59 岁之间。
感染性附睾炎的感染途径主要是沿精路逆行感染,尿道、前列腺或膀胱内的致病微生物经输精管逆行进入附睾导致感染, 尤其易见于尿道膀胱内操作或长期留置导尿管时, 35岁以 下 青 年 人 易 患 淋 球 菌 感 染 或 沙 眼 衣 原 体或解脲支原体感染,35岁以上成年人则易发生大肠杆菌感染,儿童则易患病毒性附睾睾丸炎,可经超声检查发现,常见的为肠道病毒和腺病毒。
非感染性附睾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下列疾病可影响附睾,导致发病:白塞病、类肉瘤病、亨舍紫癜、胺碘酮性附睾炎。
附睾炎的诊断首先要询问详细的病史和做仔细的体格检查,还要做尿的化验,如尿内多核白细胞增加并出现脓球,则要做尿的细菌培养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确定用以治疗的抗生素,若尿的细菌培养阴性而病人又是35岁以下的性活跃患者或35岁以上有新性伴侣者,要做CT和UU检查 。超声检查原先用于急性阴囊疾病时睾丸扭转的诊断,但发现在附睾炎时也能看到充血与肿胀,99m锝的同位素扫描对睾丸扭转的敏感性为 80%~100%,特异性89%~100%,睾丸扭转急性期在快速序列血流相的典型表现为睾丸核素的分泌减少,在静态图像上显示有圆形的放射缺损区。多普勒检查较迅速,而同位素99m锝的扫描需延误一些时间,二者结合起来对附睾炎和睾丸扭转的确诊率更高。
急性附睾炎的一般处理包括卧床休息,抬高阴囊,早期用冰敷,还可用长效麻醉药作精索封闭以止禁止体力活动及性生活,留置导尿管引起附睾炎者应拔除导尿管,以利炎症吸收,大多数病人可门诊治疗,只有少数重症患者需要住院。 急性细菌性附睾炎的治疗宜先用敏感抗菌药物,通常先静脉注射,1周后改为口服2~4周以防转为慢性,常用药物有头孢菌素、四环素、阿奇霉素 和喹诺酮类等,患淋球菌感染的病人可肌注一剂头孢噻肟三嗪并服强力霉素10d,若该 患者对头孢菌素过敏,对喹诺酮类又耐药,可用壮观霉素治疗,对于 CT 和 UU 感染的病人,可用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治疗,这些病原体是妇女盆腔炎症, 宫外孕和不育症的主要病因,故男性患者应与女性性伴侣同时治疗,否则互相传 染易致附睾炎复发。附睾一些特殊感染则要根据病原体的不同而作相应治疗。原因不明的附睾疼痛不必用抗菌药物,而可用长效的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病人在服药的同时应该作限制体力 活动,抬高阴囊等一般处理,若疼痛未见减轻,可加用三类抗忧郁药丙咪嗪或镇静药,这些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应用数月若仍不能止痛,则可转而应用局部精索封闭。急性附睾炎少数需要手术治疗,这点常被忽视, 手术的指征是阴囊疼痛剧烈伴有高热,阴囊与附睾粘连固定,表示已经化脓,或炎性肿块经B超,多普勒检查或同位素扫 描发现附睾脓肿和睾丸缺血 者,手术方法是附睾精索外膜切开术,在麻醉下 作单侧阴囊切口,深达睾丸壁层鞘膜,这时可将附睾 外膜从头端到尾部纵行切开,不要切得很深,宜切开 脓肿放置引流,从阴囊切开达正常处,睾丸已经坏死 化脓则宜将睾丸附睾一起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