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与体质的关系

吴桃伟医生 发布于2021-09-05 16:13 阅读量6889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中医治疗的特色就是重视“人”的治疗。这里“人”的治疗,就是侧重对人的体质和性格偏向的判定。根据人的体质和性格偏向对疾病做出发生、发展和转归预后的判断。同理,失眠的防治也要重视人的体质和性格在失眠这个疾病转归和预后方面所起的作用。

1.体质与失眠多发性的关系

阳虚型体质和气虚型体质容易感受外邪引起的失眠。素有卫气为“人身之藩篱”,阳虚质和气虚质的人,卫气常不足,卫气不足就易引起外感疾病。外感疾病也常引起失眠的发生。阴虚型体质和湿热型体质多以中医“火”为其特性,火性炎上而扰心神,故也导致失眠的多发,进而引起焦虑症。瘀血型体质多是因为某一部位的疼痛,对疼痛的刺激比较敏感,而引起彻夜难眠。气郁型体质主要是工作人群,特别是工作压力大的人群,因为抗压能力差而出现的失眠也层出不穷,进一步发展可以出现抑郁症。痰湿型体质,主要是白领阶层过食肥甘厚味而活动锻炼少。

2.体质因素对失眠的发展和传变有一定的影响

已经发生失眠的患者,由于体质的差异,可导致病情向不同的方向传变。如具有气虚、阳虚体质的失眠患者,正气虚则易感受外邪,进而内犯脏腑,可能致病情加重,因而睡眠质量也急剧下降;具有阴虚体质的失眠患者容易患焦虑,若不能及时纠正,可导致病情加重;瘀血和痰湿体质的失眠患者,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

3.体质对失眠的转归有一定的影响

若患者的体质气血阴阳充足、调和,病邪不得侵入,脏腑功能基本稳定,因此即使睡眠不足也不会引起焦虑和抑郁,预后相对较好;若机体气血阴阳亏虚或失调,如气虚、气郁、痰湿的体质特点,必然影响心脾两脏的功能,脾无法运化水谷精微,心血就不能速生,心血不足就会出现心悸,纳差,从而引起各种功能失调,从而加重失眠。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