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脊柱内镜治疗骶管囊肿

颜登鲁医生 发布于2018-11-19 03:56 阅读量6514

本文由颜登鲁原创

一、骶管囊肿

  1. 骶管囊肿,是位于骶管内的硬脊膜内囊肿,囊内为水样清亮的脑脊液。骶管囊肿多为先天性疾病,也可继发于外伤、感染和肿瘤之后的粘连性蛛网膜炎。

  2. 骶管囊肿的发病机制是硬脊膜和或蛛网膜的先天性或后天性薄弱,加之脑脊液静水压等因素,形成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的囊腔,脑脊液随着动脉搏动进入囊内,由于流出不畅、液体静水压和脑脊液搏动性冲击而逐渐扩大,形成局限性囊肿,进而压迫骶管中的神经根,引起腰骶部疼痛、臀部会阴部刺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进展逐步出现性功能障碍和大小便失禁。

二、骶管囊肿的分类

  1. NaborsⅠB型:骶管脊膜膨出、隐性骶管脊膜膨出,属不含有脊神经根纤维的硬膜外脊膜囊肿,多位于骶管S1-3水平,常为多发性。

  2. NaborsⅡ型,属含有脊神经根纤维的硬膜外脊膜囊肿,又称之为Tarlov神经束膜囊肿或脊神经根憩室,为脊髓神经根袖远端的异常扩张形成囊肿,一般位于S2-3水平脊神经节或其远端,多见于成年人。

三、骶管囊肿的临床表现

  1. NaborsⅠB型:多位于骶管S1-3水平,常为多发性,多见于成年人,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一般无症状,不伴有神经功能障碍,可能相关的疾病包括幼年期脊柱后凸、类风湿脊柱强直和神经纤维瘤病。

  2. NaborsⅡ型:一般位于S2-3水平脊神经节或其远端,多见于成年人,约1/4有临床症状,可表现为神经源性跛行、下腰痛、坐骨神经痛和慢性会阴部痛,有时会出现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和反射改变。

四、骶管囊肿的诊断

  1. 典型症状为腰骶部疼痛、会阴部感觉减退、二便障碍、肢体无力和麻木等。

  2. MR检查可见椎管内囊袋形、卵圆形和不规则形的囊肿,囊液在Tl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增强扫描显示囊壁无强化。ⅠB型位于骶管内,与硬脊膜囊之间有脂肪相隔。Ⅱ型位于硬脊膜囊侧方,囊内有神经根存在。

  3. CT检查可见腰骶部骨质破坏和椎管内低密度占位,Ⅱ型的特征表现是脊髓造影后CT扫描可见延迟显像。

五、骶管囊肿的微创内镜治疗

  1. 骶管囊肿有腰腿疼伴下肢肌力、感觉减退。

  2. 骶管囊肿有会阴部痛或感觉减退,大小便或性功能障碍。

  3. 骶管囊肿有腰腿疼或间歇性跛行保守治疗无效,影响生活或工作。

  4. 骶管囊肿有明显症状且与MRI检查结果相一致,可考虑手术治疗。

  5. 骶管囊肿的手术方法有显微镜下囊肿切除、微创脊柱内镜下囊肿切除囊颈封堵术。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