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一种因胸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从而压迫脊髓和(或)神经根,产生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疾病。
二、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因
本病病因未明、起病隐匿、病程漫长,常呈进展性,多合并颈椎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和胸椎黄韧带骨化。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一个多因素共同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楚,目前认为与年龄、性别、发育畸形、基因等因素有关。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与软骨细胞的异位骨化有关,退变的椎间盘也可导致后纵韧带骨化的形成。
三、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表现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胸背部疼痛。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引起的胸髓病变从开始发病到完全性瘫痪可以仅经过很短的时间。
脊髓受压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往往是下肢远端麻木,逐渐向上发展,伴有下肢无力、僵硬或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发生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行走不稳,双下肢行走无力,有踏空感或足踩棉花感,易跌倒。
肋间神经刺激性疼痛,并伴有胸腹部感觉异常,如束带感等。可能因为病变累及肋间神经根导致。
胸腰段椎管狭窄,可能同时存在上、下运动神经元性或神经根性损害;甚至只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括约肌功能的改变,大小便功能障碍。大小便功能异常视病变程度不同,可有大小便无力,亦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四、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诊断
结合临床症状、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可以诊断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CT检查可显示骨化物的范围、形态,亦可显示脊髓压迫的程度。
MRI检查可显示脊髓受压的程度、范围等。
五、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压迫造成脊髓受压,保守治疗常常无效,目前惟一有效的方式是手术治疗。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有一定技术要求,可以行前后路联合减压术、前路减压、后路椎管减压术。
减压手术有常规开放手术、微创脊柱内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