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信息
姓名:庞**
性别:女
年龄:44岁
身高/体重:160cm/58kg
引言
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是由女性上生殖道炎症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由于定位不准确,疾病播散不局限于一个器官,所以统称为盆腔炎症疾病。由于该疾病治疗周期较长,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容易反复发作,预后不良发展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造成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等,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
现病史
患者既往月经规律,16岁初潮,4天/20-28
天,量中,色红,经行偶有腹痛,可忍受,偶有经前乳房胀痛,腰酸腰困;平素白带量适中,无异味,末次月经:2024-01-14.两个月前出现下腹间断性疼痛,可忍受,伴腰酸腰困,无阴道异常出血流液等,无异常分泌物,患者自行间断口服消炎药(具体不详),疼痛稍有缓解,但疼痛反反复复,患者未重视,今日就诊于我科门诊,行妇科检查子宫体及左侧附件区压痛明显,妇科超声示:子宫:前位,大小约7.5X4.2X 4.5cm,形态规则,宫壁回声分布均匀,宫腔线居中,内膜厚(双层)1.4cm。宫颈处探及数个无回声区,边界清,较大约0.4X0.5cm。宫颈前后径:3.0cm,附件:左侧卵巢:3.0X2.0X2.5c m;右侧卵巢:3.2X1.9X2.3cm;卵巢大小、形态及其内部结构未见异常。膀胱:充盈良好,壁完整,腔内液性暗区清晰。门诊医师建议住院系统治疗,遂以“盆腔炎"之诊断收住入院。入院症见:下腹胀痛,无阴道出血,腰酸腰痛,无发热、发冷,无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纳可,眠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
史,否认“结核、肝炎”等急慢性传染病史;2007年行剖宫产术,否认其他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外伤史;药物过敏:青霉素,否认其他食物、药物过敏史。
查体
体温:36.5°C脉搏:76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35/84mmHg, 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数。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无斑疹及色素沉着:阴道:通畅,粘膜潮红,阴道内见少量白色分泌物,色淡,无异味;宫颈常大,光滑,质中,举摆痛(++);子宫前位,常大,质中,活动度可,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包块,左侧附件区压痛(+),右侧附件区无压痛。
辅助查体
1.妇科超声示:宫颈潴留囊肿,双侧卵巢、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子宫:前位,大小约7.5X4.2X4.5cm,形态规则,宫壁回声分布均匀,宫腔线居中,内膜厚(双层) 1.4cm。宫颈处探及数个无回声区,边界清,较大约0.4X0.5cm。宫颈前后径:3.0cm。附件:左侧卵巢:3.0X 2.0X2.5c m;右侧卵巢:3.2X1.9X2.3cm;卵巢大小、形态及其内部结构未见异常。膀胱:充盈良好,壁完整,腔内液性暗区清晰。2.宫腔分泌物提示解脲脲原体阳性。
诊断与辅助鉴别
中医诊断:盆腔炎 湿热瘀阻证
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支原体感染)
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素体虚弱,正气不足,气虚无力行血,血行不畅,至瘀血内停,湿热下注,湿热瘀阻,不通则痛,发为盆腔炎;湿热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故见下腹痛: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数均为湿热瘀结之征,属虚实夹杂之征,瘀血内阻为实、为标。盆腔炎病情缠绵,疗程较长,易于复发,治疗周期长,患者自我感觉疗效显著显现时间长短不一,有病情稍好转常不能坚持治疗者,或病情在短时间内缓解不明显焦虑者,病人依从性差;需积极中西医结合治疗。
2.中医鉴别诊断:该患者腹痛多考虑为盆腔炎,当与妇科良性瘢瘕所涉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相鉴别,本病可见下腹疼痛,经行、性交、劳累后疼痛加重,多伴带下量多,后者亦可见下腹疼痛,但以平时不痛或仅有轻微疼痛,经期腹痛难忍并呈进行性加重为主要特点,经后腹痛可自行缓解,根据症状可鉴别。本病亦需与肠痛相鉴别:肠痛亦可见下腹部疼痛,但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特点。
3.西医诊断依据:1.女性,44岁。2.因下腹间断性疼痛2月余入院。3.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无斑疹及色素沉着;阴道:通畅,粘膜潮红,阴道内见少量白色分泌物,色淡,无异味;宫颈常大,光滑,质中,举摆痛(++);子宫前位,常大,质中,活动度可,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包块,左侧附件区压痛(+),右侧附件区无压痛。4辅助检查:宫腔分泌物提示解脲脲原体阳性。
4.西医鉴别诊断:盆腔炎多见腹痛,当与以下疾病鉴别:①急性肠胃炎:患者多有不洁饮食病史,以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明显,可伴恶心、呕吐、腹泻,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②子宫内膜异位症:腹痛多出现在月经期,腹痛可呈进行性加重,经后腹痛自行缓解,妇科检查可扪及盆腔包块或阴道穹窿触痛性质硬结节,抗炎治疗无效。③急性闹尾炎:本病亦可见腹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盆腔炎痛在下腹部正中或两侧,病位较低,可伴有月经异常;急性阑尾炎多伴有转移性右下腹痛,有麦氏点压痛、反跳痛。
病程及用药
中医治疗:以“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为原则,给予中药直肠滴入、中药封包治疗对症治疗。
延胡索15g艾叶15g红花15g皂角刺6g
路路通15g 透骨草30g夏枯草30g炒川棟子15g
小茴香10g 香附15g炒桃仁10g 大血藤30g
乳香10g没药10g
用法:灌肠 一日一剂
龙血竭6g 香加皮12g乳香6g没药6g
当归12g白芷6g川芎6g羌活12g
独活10g防风10g赤芍6g盐续断10克
千年键6g红花6g 追地风6g 花椒10g
寄生12g 艾叶250g 透骨草250g
用法:封包 加热外敷下腹部
西医治疗:经验性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给予甲硝唑0.5g q12h静滴、头孢味辛钠1.5gq12h 静滴,阿奇霉素0.5g/d口服1天后改为0.25g/d 5天。
结果与转归
患者下腹疼痛消失,无阴道出血,无腰酸腰
痛,无发热、发冷,无恶心、呕吐,无反酸、
烧心,纳可,眠可,大小便正常。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查体未及明显异常,腹部无明显压痛。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无斑疹及色素沉看:阴道:通畅,粘膜潮红,阴道内见少量白色分泌物,色淡,无异味;宫颈常大,光滑,质中,举摆痛(-),子宫前位,常大,质中,活动度可,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包块,无压痛。
心得体会
盆腔炎在西医方面的治疗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为主,抗生素治疗周期至少为14天,长期使用抗生素,很多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腹泻等症状,并且依从性较差。中药直肠滴入及中药封包治疗,是中医治疗盆腔炎的特色疗法,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安全、无明显副作用的特点,抗生素加上中药治疗可以减少盆腔炎的治疗周期,通常住院7-10天症状可达到明显缓解,减少住院时间,患者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