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息肉”这一名称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观察到的隆起物、目前病因不明、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性病变。胃息肉一般多为良性,无症状者不需治疗。增生息肉为非肿瘤性息肉,因为一般不会发生恶性病变,经内科对症处理之后效果较好。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达30%~58.3%,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即宜手术治疗。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常见症状:上腹隐痛,腹胀、 传染性:无。
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临床症状。有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较为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生长于贲门附近的息肉可有吞咽困难。
1.实验室检查:合并黏膜糜烂或胃溃疡者,多表现为粪潜血实验阳性或黑便。
2.其他检查:(1)内镜检查 内镜下可见黏膜表面圆形或椭圆形隆起样病变,少数呈分叶状,有蒂或无蒂,多数直径在0.5~1.0厘米之间,少数直径大于2厘米。腺瘤性息肉颜色往往较周围黏膜红,而增生性息肉则与周围黏膜相似。内镜直视下活检及组织学检查可明确其性质及类型,同时可进行治疗。
(2)X线钡餐检查 表现为充盈缺损,该法对诊断胃息肉有一定价值,但其发现率低于胃镜,适用于内镜检查有禁忌证者。
胃息肉常无临床症状,诊断较为困难,多通过X线胃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被发现。
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则较为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
胃息肉是胃部常见的良性病变,主要是胃黏膜出现赘生物,表现为胃黏膜层的良性病变,胃息肉目前病因不明确,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或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还有进食了刺激的药物和食物,导致黏膜出现赘生物。胃息肉可以通过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进行明确诊断,同时可以做组织病理活检,明确其病理类型,常见的胃息肉类型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症息肉等,对胃息肉的治疗可以通过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可以达到完全治愈的状态。此外,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可以给予抗幽门螺杆菌的四联药物疗化,可以明显降低息肉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