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泌尿系结石是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按尿路结石所在的部位基本分为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上尿路结石是指肾和输尿管结石,下尿路结石包括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泌尿系结石的病因极为复杂,尿中形成结石晶体的盐类呈饱和状态、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和核基质的存在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因素。结石成分有草酸钙、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等。临床表现为疼痛,血尿,尿路梗粗,排尿困难等症状。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和手术治疗。
受经济、文化、背景的影响,部分患者健康意识差、医疗知识缺乏,导致对疾病认识不足。疾病初期因结石小对肾功能无明显损害而忽视正规治疗,以致反复发作、反复感染、反复就诊,给身心和工作带来不同程序的影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此,在工作中重视对患者的行为干预,利用院内板报阵地、教育处方、口头教育等多种形式,从门诊就诊、碎石、手术等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非手术治疗
结石直径小于0.4cm,光滑,无尿路梗阻、无感染,纯尿酸结石及胱氨酸结石,可先采用非手术疗法。
1.1大量饮水:教育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增加排尿次数,达到冲洗尿路的作用。每日饮水3000m l以上,保持每日尿量大于2000ml。使结石不易沉积下来,有利于细小结石随尿液排出体外,尤其是细小结石多饮水配合排石药效果更为理想。
1.2适当运动:作跳跃活动,可促进排石。肾下盏结石应做健侧向下头低脚高位并叩击腰部,使碎石排至肾盂,然后再站立并轻轻叩击腰部,每日3—5次,有利于结石排出。
1.3调节尿pH:口服枸橼酸钾、重碳酸钠等以碱化尿液,对尿酸和胱氨酸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有意义。口服氯化胺使尿酸化,有利于防止感染性结石的生长。治疗中应经常检查尿pH,作预防用时尿pH保持在6.5,作治疗用时应保持在7~7.5。
1.4对症用药:如纯尿酸结石的治疗,碱化尿液、调节饮食,口服嘌吟醇有治疗作用,效果较好;感染性结石的治疗,控制感染,酸化尿液,应用尿酶抑制剂,有控制结石长大的作用,限制食物磷酸的摄入,应用氢氧化铝凝胶限制肠道对磷的吸收,有预防作用;胱氨酸结石的治疗,碱化尿液使PH大于7.8。卡托普利有预防胱氨酸结石的作用。
2.碎石治疗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结石直径大于0.6cm,直径2.5cm以下的结石。已经造成泌尿系梗阻或者发生肾积水等可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2.1对碎石技术的认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利用体外冲击波聚焦后击碎体内的结石,使之随尿液排出体外的一种非手术疗法,具有安全、高效、痛苦小、恢复快的特点。然而,这一技术的应用,医学知识缺乏的患者仍心存疑虑,碎石机能否把结石打碎,碎石时的震动对身体有无损害?医护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主动宣讲碎石机的原理,告诉患者碎石时对肾脏的轻微震动对身体影响不大。使患者对碎石治疗持积极态度。告诉患者术前要行肠道准备,以获得清晰的术中图像,告诉患者术中很少出现剧烈疼痛以及碎石时的声音等以减轻患者焦虑。告诉患者在碎石过程中不要移动体位以确保碎石效果。
2.2碎石前明确诊断
2.3告知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重要性:因为肠道内容物及气体可阻断冲击波传播,消弱冲击波能量,影响碎石效果。碎石前晚服用番泻叶30g加开水500ml泡服,或一次口服20%甘露醇250ml后,饮水250-750ml,刺激肠蠕动,促进排泄。碎石当日晨禁食,禁水。
2.4碎石后饮水:鼓励患者大量饮水,每日3000ml以上。饮用水以磁化杯装为好,由于静磁场处理后的磁化水对结石的草酸钙和碳酸钙成分进行分离,可促进钙离子的游离及钙结晶的松动,具有一定的排石作用。
2.5碎石后运动:输尿管结石碎石后24小时作跳跃运动以助排石,肾结石2—3天后开始跳跃运动,肾下盏结石结合体位排石。对于大于2cm的鹿角状结石、巨大肾结石或感染性结石碎石后,患者不能立即下床活动,以免细碎的结石迅速大量涌入输尿管而梗阻尿路,严重者可引起肾功能改变。对巨大肾结石碎石后采取卧床48~72小时,多饮水或输液、利尿,使碎石随尿液逐渐排出体外。大于2cm的膀胱结石术后应蹲位或侧卧排尿,以防结石一齐涌出堵塞后尿道。必要时跟踪指导、督促,以达到预期治疗的目的。
2.6碎石后并发症观察:向患者宣教碎石后可能有肾绞痛、血尿、石街、发热等反应,一般多不严重,无须特殊处理。告诉患者收集每次排出的碎石颗粒,以做结石成分分析。再次碎石后治疗间隔不应少于7天。碎石后2周到医院复查,以观察碎石排出情况,必要时重复碎石。
3.手术治疗
体外冲击波治疗无效或结石梗阻、肾积水严重,合并输尿管狭窄等宜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输尿管镜取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腹腔镜切开取石术、开放手术等。
3.1手术认识教育:当患者有手术指征时,往往担心医生的技术、麻醉的成败及术后结果而产生恐惧、不安等不良心态。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提供有关手术方面的信息,有效进行交流沟通,打消顾虑,认识到手术的必要性,运用开导安慰性语言使患者正确对待手术,运用鼓励性语言增加患者的信心和希望。
3.2术前行为配合教育:教育患者掌握多饮水以冲洗尿路、预防感染、积极做好各项术前准备。运用安慰性语言转移患者因疑虑、恐惧带来的不良情绪,使用鼓励性语言肯定患者的配合能力。
(1)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并告之患者目的,检查事项。
(2)饮食调节,避免食用易形成结石的食物。
(3)输尿管结石病人入手术室并需在摄腹部平片定位,并尽可能减少活动,保持原体位,继发性结石或老年病人,注意全身情况,原发病的护理,减少手术后并发症。
(4)术前常规准备:①做抗菌素皮试②备皮③术前一日晚灌肠④为病人讲解手术的方法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
(5)术前6小时禁食水,防止术中误吸。
3.3术后能力教育:去枕平卧以减轻局部切口的张力,有利于切口的愈合。教育患者掌握术后早期活动、饮水、饮食与预防结石复发的关系。
(1)执行泌尿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活动:去枕平卧6小时,氧气吸入和心电监护,血压平稳者,取半卧位,以利引流,肾实质切开者,应卧床2周,减少肾出血,经皮肾镜出血多者,也应限制活动减少出血,经膀胱镜钳夹碎石后,适当变换体位,增加排石。
(3)术后禁食24-48小时,必要时行胃肠减压,肠蠕动恢复后给予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4)观察排尿情况:记录尿管。观察尿液的颜色,术后12小时尿液大都带有淡血色,若尿色鲜红而浓时立即通知医生。
(5)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浸湿时及时更换。
(6)维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有异常现象,立即通知医生。
(7)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48小时内取半侧卧位以利引流。4.出院指导
4.1饮水:教育患者出院后自觉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3000m l,以冲淡易形成结石物质的浓度,减少晶体物质在体内的沉积。
4.2饮食指导:根据结石的性质,适当调节饮食习惯,减少结石形成。草酸盐结石患者宜少吃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土豆、红茶、坚果(栗子)等。磷酸盐结石患者,宜用低磷、低钙饮食。尿酸盐结石患者,宜少吃嘌呤丰富的食物,如肝、肾及豆类等。
4.3定期复查:教育结石易发体质及术后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定期行尿液检查、X线或B超检查,观察有无复发及残余结石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尽早采取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