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狂犬病在全球广泛分布,除南极洲外,所有大陆均有人间狂犬病报告。进入 21 世纪后,狂犬病仍然是重要的公共 卫生威胁,全球每年约有 60000 人死于狂犬病,是致死人数 最多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狂犬病易感动物主要包括犬科、猫科及翼手目动物,全球范围内,99% 的人间狂犬病是由犬引起。狂犬病在自然界的储存宿主动物包括食肉目动物和翼手目动物,狐、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猫鼬和蝙蝠等也是狂犬病的自然储存宿主,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成为传染源,进而感染猪、牛、羊和马等家畜。
禽类、鱼类、昆虫、蜥 蛎、龟和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美国 CDC 指出,啮齿类(尤其小型啮齿类,如:花栗鼠、松鼠、小鼠、大鼠、豚鼠、沙鼠、仓鼠)和兔形目(包括家兔和野兔)极少感染狂犬病,也未发现此类动物导致人间狂犬病的证据。
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处置
注:a.暴露于啮齿类动物、家兔或野兔时通常无需接受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
b.禽类、鱼类、昆虫、蜥蛎、龟和蛇不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 (美国 CDC 明确指出: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可患狂犬病。禽类、鱼类、昆虫、 蜥蜴、龟和蛇不属于哺乳动物,不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
c.发生在头、面、颈部、手部和外生殖器的咬伤属于 III 级暴露。(WHO 推 荐:由于头、面、颈、手和外生殖器部位神经丰富,建议这些部位的暴露属于 III 级暴露
d.暴露于蝙蝠属于 III 级暴露。
e.暴露后预防处置应立即开始。如果伤人动物在 10 日观察期内保持健康, 或经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恰当诊断技术证明该动物未患狂犬病,则可以终止免疫 接种。
WHO 及美国 CDC 均推荐 10 日观察法,但也同时明确指出:
①10 日观察法仅限于家养的犬、猫和雪貂,且伤人动物需有 2 次明确记载有效 的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史;
②10 日观察法要考虑众多因素,如:暴露地区的动 物狂犬病流行病学、伤口类型、暴露严重程度、伤人动物的临床表现及其免疫 接种状况、伤人动物进行隔离观察的可能性以及实验室诊断的可获及性等。
③ 暴露后预防处置应立即开始,如有可能,应对可疑动物进行识别,隔离观察(外 观健康的犬或猫)或安乐死后进行实验室检测,在等待实验室结果或观察期内, 应继续进行疫苗的暴露后预防接种。
如实验室检测阳性,应立即进行回顾性风 险评估以确定所有可能暴露人群,并应给予其暴露后预防程序。
如可疑动物无法进行实验室检测或观察,则应给予全程暴露后预防,如果动物经适当的实验室检测证实未感染狂犬病则暴露后预防可以终止。
当健康且接受过正确的疫苗接种(至少两次有效的狂犬病疫苗接种记录)的家养犬、猫或雪貂伤人时,如 易于进行10日观察,尤其是当伤者在过去的3个月内,曾接受过暴露前预防或暴露后预防免疫治疗时,在确保给予伤者恰当的伤口处理前提下,可推迟加强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