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临床上,有许多家属明明确诊有细菌感染却不愿意应用抗生素。他告诉我说:“我觉得我们孩子可以自愈,不开消炎药了,我去给他推拿,您给我开点去火药吧。”结果我不知道,也许孩子真的自愈了,但医学知识告诉我这种几率应该比较小。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应该不会愿意赌这一次。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患儿明明确诊了有细菌感染,我告诉家属需要吃抗生素3天,然后复查,如果指标还高还要再吃抗生素。家属吃了2天,不烧了,抗生素自动停掉,也没来复查。没过几天,又反复发烧,再来复查时感染比之前重了好多。
那么我想问,为什么那么多人细菌感染却不用抗生素呢?
回答之前,我先来说说我在《得到》上看的一片文章。据说在美国有一群人,他们到现在还在相信地球不是个球形,他们认为地球是平的,是一张饼。他们不光是相信,还付诸行动去证明“地球是平的”。他们拍视频,普及“地球真的是平的”,还组织学术会议,讨论“地球是平的”这个领域的新发现与新进展。他们做的视频有几千万次的点击量。社交平台上的关注人数有几万人。不仅仅是普通人,明星歌手也认为地球是平的。
这是说唱歌手BOB,翻译过来就是“你们看,我距离背景里的城市16英里,但是地平线明明就是直的,请告诉我圆弧曲线在哪里?你们倒是给我一个解释?”
我们能说这些人傻么?不能,因为他们的智商肯定没有问题,甚至比我都高。那问题出在哪呢?
我觉得答案应该是这样的——“你眼中的问题,就是别人的解决方案。”此话怎讲?翻译成人话就是——一个人死抱住一样东西,那就说明这样东西肯定是对他有好处的。
你觉得孩子沉迷游戏,这是个问题。但是你想,在孩子的眼中,玩游戏是他没有成就感的解决方案。你觉得别人抽烟是一个问题。但是在他的眼中,抽烟是他面对无聊的解决方案。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明白了,为什么劝人改掉毛病往往是无效的?因为你看到的这个问题拿掉了,就等于是拿掉了对方的解决方案,他要面对他的问题和挑战了,他更痛苦,一痛苦,他还是要按照惯性回到他的传统解决方案上来,你的问题又回来了。
理解了这个原理,我们再回到今天的主题。那些强烈坚持反科学观点的人,其实也一样。他们不是因为无知。如果仅仅因为无知,只需要教育他们,对他们科普就可以了。这些人是强烈反科学观点的。他们面对的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是需要强烈的存在感。
跟“地平说”的支持者一样,“不用抗生素”也是可以找到“组织”的,他们可以从中收获存在感,甚至是正义感,还有家人和爱人的支持,他们会成为家里坚持“真理”的人,勇敢和这个世界作对的人,敢于挑战权威的人……。只需要否定使用抗生素,就能获得这么多”好处“,这是不是一个不错的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呢?
我说这段话,没有一丁点讽刺的意思。我做一个夸张的假设,还是举”地平说“的例子,假设我们非要用科学击败愚昧,花钱带他们上一趟太空,指给他们看:“看,地球是圆的吧?这下服了没?”假设他服了,恍然大悟,地球果然是圆的。那请问,结果是什么?是科学的胜利吗?不,是他个人的彻底失败。你想他的生命会变得很可怜:信仰没了,朋友没了,甚至人生的意义也没了。这个做法,总体上,这个世界没有因此变得更好,但是确实有人的生活因此变得更糟糕。抗生素的问题也是一样。
手握真理的人,往往只在意真理本身的传播。但是,在真实世界,对很多人来说,真理没有那么重要,他们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解决自己的问题才重要。这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通病,其实这是人性的弱点。
于是,“上火”就成了临床上经久不衰的一个词。细菌感染等于有“炎症”,“炎症”等于“有火”,“抗生素”不好听,那就换成“消炎药”,开“消炎药”的同时一定得配点“去火药”,因为身体里“有火”。“炎症”消了(往往就是不烧了)“消炎药”就可以停了,哪管细菌死没死呢?另一方面,即便没有细菌感染,也是“上火”,比如口腔溃疡。轻度的口腔溃疡,往往不用治疗,一周左右时间会自愈。但如果这么跟病人说,有些病人难免就会觉得医生不负责任。所以,医生往往就说,你这是“上火"了,多喝水。病人一听,心满意足回家了。
虽然这不科学,虽然这很荒唐,但这就是天天发生在医院里的事情。这还导致了另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病人对医生的期望过高。既然有“炎症”,“消炎”就可以了,当大夫似乎很简单,治疗也应该很快,吃2、3天也就该好了,医学似乎“很简单”。但是疾病有疾病本身的规律,大叶性肺炎就得2周的抗生素,支原体肺炎就得4个疗程的抗生素,要是百日咳的话那应用抗生素就更长了。
最后摘录一段古文与诸君共勉。“嗟乎,通观吾国社会上下,大小人物,其能岸然以规物自励者希矣,皆愈闲荡检无规法之可言也。乃至疾病求医,亦不欲绳绳于规矩之中,以自速其死,可为痛苦者矣。夫生死须臾,得丧切身,尚欲取便俄顷,苟且旦夕,不肯纳于轨物之中,况其轻者、远者乎?” ——1922年《灵素商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