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

皮肤表现是狼疮的典型症状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些外在的表现,会让很多患者忽略它对其他关节和脏器官的影响,狼疮对关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仅会造成关节的肿胀、疼痛,还会引起骨量的流失、降低,破坏骨组织结构,从而致使骨强度下降,易发生骨折,是影响狼疮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我们了解到的一位赵女士,今年36岁,狼疮诊断两年了。因为她在疾病初期就表现出了关节上的症状,所以赵女士非常重视补钙,她觉得补钙能够强健骨骼,保护关节。所以在日常饮食上,赵女士经常喝一些骨头汤、吃一些豆制品,但前段时间到医院复查,发现还是骨质疏松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狼疮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
狼疮骨丢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炎性因素、免疫介导的因素、感染因素、代谢因素、药物因素等。
炎性因素:
狼疮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性疾病,在疾病过程中许多炎性细胞因子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这些炎性因子的异常激活会改变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脱偶联,从而影响骨重建,导致骨质疏松。
免疫介导因素:
狼疮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免疫功能的紊乱是导致狼疮患者多组织、多器官的炎症反应和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免疫功能的异常可能与狼疮并发骨质疏松有一定联系。
目前已知的抗 dsDNA 抗体可诱导人体单核细胞产生 TNF-α、IFN-γ、白介素等促炎因子,从而加重骨质破坏。
感染因素:
狼疮患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合并感染风险的升高,可能会对骨代谢的异常产生直接影响。
感染会破坏并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炎症因子的释放,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使其数量增多,从而参与骨质疏松的发生。
代谢因素:
维生素 D 的缺乏是在狼疮患者诱导骨质疏松的代谢性因素。维生素D可以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骨矿物质平衡, 同时也可影响神经、肌肉、免疫、造血等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活性维生素 D 主要是通过与维生素 D 受体结合发挥其调节代谢影响免疫的生物学作用。而狼疮患者维生素 D 缺乏或不足已经被许多研究证实。
药物因素:
狼疮药物治疗与骨质疏松也存在密切的关系,最典型的就是糖皮质激素在狼疮治疗中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于骨质疏松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激素既诱发骨丢失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另一方面激素又可以控制疾病活动和全身的炎症而减缓骨量丢失。
狼疮患者如何避免骨质疏松?
1、避免诱因:
常见的导致骨质疏松的生活原因包括,吸烟、饮酒、高糖、高盐饮食等,所以狼疮患者更应该避免这些生活中的诱因,戒烟戒酒、清淡饮食。
2、正确补钙:
很多患者对于补钙有一些误区,觉得喝骨头汤能够补钙,但实际上骨头里的钙是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是不溶解于汤里的。
虾米这类食物虽然含钙量高,但是含盐量也高,吃太多也可能会影响钙吸收。所以想要正确补钙,不能只依赖于食补,药物补充也是不可或缺的。
根据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年人钙每日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天,50岁以上老人的钙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000毫克/天。
3、适当补充维生素:
如果说补钙对于骨质疏松来说是盖房子的石头,那其他微量元素如维生素D、镁、锌等物质就是连接砖头的水泥,它们能够促进人体对钙元素的吸收,因此在补钙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补充其他微量元素。
4、充足的运动:
很多狼疮患者会把自己当作病人,尽可能的减少运动。但实际上,运动对于骨的生长和重建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骨和肌肉的合成代谢、增强骨强度,减少骨量丢失,达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