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养肝好时节,类风湿患者记好这些养肝重点

唐江平医生 发布于2022-04-30 16:34 阅读量334

本文由唐江平原创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上叫做痹症,所谓“痹”,用大白话说就是“闭”,不通畅的意思。



清代的中医著作《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痹者,闭而不通之谓,正气为邪所阻,脏腑经络不能畅达,皆由气血亏损,腠理疏豁,风寒湿三气得以乘虚外袭,留滞于内,致湿痰浊血,留注凝涩而得之。”这就说明了正气亏虚,风寒湿邪外袭,瘀阻经络是痹症发生的病理机制。而肝脏在中医中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生理作用,正好对症“痹症”的瘀阻经络。因此在现代中医发展中,也有很多专家从肝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上也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春季是一年之首,阳气升发,肝气应之,是养肝护肝的好时节,小编整理了一些养肝护肝小妙招,类风湿的朋友们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一、饮食调节


中医认为肝不可补,一补即上火,根据五脏相通的原则,我们可以通过补脾、补肾的方法来达到养肝的目的,巧妙运用食补是最好的方法。


常见的卷心菜、白菜、白萝卜、海带、豆芽、蓝莓、柠檬、绿茶等,都是非常适合养肝的食物,下面三款养肝粥、护肝茶,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糙米杂粮粥:



用料:乌粉葛200g、淮山150g、绿豆适量、荞麦适量、芝麻适量、糙米适量、香蕉干适量


做法:


1. 将粉葛、淮山去皮洗切处理放入锅里加入煮粥需要的水量加火熬煮;


2. 荞麦、绿豆、糙米等材料洗净,用水泡发;


3. 粉葛和淮山用中火熬煮至水剩余三分之一,再加入糙米、绿豆、荞麦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熬,最后下芝麻、香蕉干。


功效:


葛根配绿豆和糙米等五谷的养生粥,这道粥有三大功效——滋补肾水,平降肝火;疏肝理气, 解除肝郁;健脾柔肝,补充肝血。


黄耳莲子菌汤



用料:黄耳、虫草花、莲子、香菇、枸杞。


做法:


1. 黄耳冷水泡发6小时以上,切成小块备用;


2. 把所有材料用清水洗净,然后用开水冲洗一遍,放入炖盅,加入适量的开水,加几滴油,慢火炖4个小时;


3. 喝前十五分钟放入枸杞,放一点点盐调味即可。


功效:


此款汤料以黄耳为主调,泡发后的黄耳,融入其他的菌菇,既绵糯顺滑,又清新鲜甜。黄耳可促进肝脏代谢,防止脂肪在肝脏积累,提高肝脏解毒功能,可有效地防病健身,延缓衰老。


枸杞菊花茶



材料:枸杞五钱、菊花六钱、冰糖少许。


做法:


将枸杞加水1500毫升,大火煮沸,转小火炖煮20分钟,再将菊花放入,大火煮沸后熄火5分钟,捞去菊花,再以冰糖调味。


功效:


清肝明目。


二、规律作息



充足的睡眠对于养肝护肝是非常有必要的。


医学界公认的最佳睡眠时间为晚上11点至次日早晨6点,而晚上11点至次日凌晨3点为睡眠的黄金时间。此时肝脏的代谢最为旺盛。若长期错过这段睡眠黄金时间,将会发生睡眠障碍,导致身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所以说,规律作息是养肝护肝最好的帮手。


三、调节情志


在中医理论中,人的情志活动,除了为心所主宰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当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方能保持精神乐观,心情舒畅,气血和平,五脏协调。反之若肝主疏泄功能障碍,气机失调,就会导致精神情志活动的异常。


相对应的,如果因为外界七情的刺激,特别是郁怒,或在长久反复的不良影响下,肝的疏泄功能也会失常,产生肝气郁结或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所以中医学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暴怒则伤肝的说法。心态的平和对养肝、护肝非常重要。


对于类风湿的患者来说,平常可以多和家人沟通,尤其是被疼痛困扰时,聊天也是转移注意力的一种方法,不要自己默默承受。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唱歌、读书或者做一些手工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多出去走走,适当运动,舒展关节的同时也增加对生活的美好感知。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