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关节以外,类风湿也可以累及其他脏器,造成其他合并症,心血管疾病是RA最严重的并发症。
与普通人群相比,RA患者发作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1.5倍,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了2倍, 周围血管的风险更高。因此,RA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需要得到重视。
RA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有传统因素和非传统因素。传统的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肥胖。非传统的危险因素:诸如不受控制的全身炎症、自身抗体和遗传因素等也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RA患者发生CVD风险升高的原因,除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RA本身也是增加CVD的发生和病死率风险的危险因素之一。这是为什么?
慢性炎症:我们都知道,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滑膜关节的破坏。此外,病情持续活动的RA患者还伴有慢性系统性炎症,并由此造成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损害和消瘦。
目前,RA患者的第一位死因是心血管疾病,而慢性炎症是RA患者CV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多种机制参与了RA病情相关的CVD风险。患者体内炎症性细胞因子的高表达,免疫复合物沉积,并激活补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炎症相关血管钙化、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炎症进一步引起结构的纤维化,最终累及心脏血管、心肌、心内膜、心包、心脏瓣膜及心脏传导系统,致使心脏功能障碍。
自身抗体:RA常见的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或抗瓜氨酸蛋白抗体阳性,与冠心病的死亡率增加有关。
传统危险因素:RA和CVD之间有一些共同的传统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活动减少、高血压、血脂异常等。这些传统危险因素与慢性系统性炎症相关,互为因果,加剧了RA患者中CVD的发生。
RA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
严格的病情控制,把炎症降到最低:
慢性炎症是连接 RA 和 CVD 的主要潜在致病因素。这与内皮功能障碍、脂质异常、高凝状态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不稳定性以及血管钙化有关。
研究显示,在使用抗风湿药物和生物制剂实现病情达标的患者,CVD 风险与非RA患者相当。长程达标治疗,是改善RA患者CVD及其他合并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合理用药:
早期启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控制疾病活动度是改善RA疾病相关CVD预后的关键。
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引起 CVD 风险增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但也具有导致血压升高、水肿、心力衰竭加重,心肌缺血事件增加的风险。因此在使用这两类药物的时候应考量,避免大剂量、长期的使用。
目前认为,用于治疗RA 的抗风湿药物中,甲氨蝶呤和羟氯喹被认为对患者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艾拉莫德作为一种新型的抗风湿性药物 , 具有改善病情和抗炎镇痛双重作用,对类风湿炎症控制、减少激素和NSAID使用、及早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有良好作用。
阿巴西普是靶向T细胞的生物制剂,非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类,能通过控制病情减低RA患者的CVD风险,而没有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心血管风险。在有潜在CVD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选用此类安全性高的药物,并避免激素、NSAIDs的长期使用。
加强风险监测:
重视心血管风险评估,定期心血管疾病筛查。
生活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主要包括戒烟、体重管理、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