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又称抗核酸抗原抗体,是一组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产生的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能识别各种细胞核组分,能特征性地出现于许多自身免疫性风湿疾病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全身性硬皮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很多女性检查发现抗核抗体阳性,那么女性抗核抗体阳性就是风湿病吗?
ANA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以及免疫印迹法等,其中以人喉癌上皮细胞为实验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是 ANA 检测的推荐首选方法,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地运用,被称为金标准,可检测出细胞核型。
间接免疫荧光法是用特异性抗体与标本中相应抗原反应后,再用荧光素标记的第二抗体(抗抗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第一抗体结合,洗涤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特异性荧光,以检测未知抗原或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比直接免疫荧光法敏感度提高了5-10倍,且一种荧光二抗可检测多种抗原抗体系统。
有研究指出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和免疫印迹法在抗核抗体检测中尚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不同的荧光核型可对应相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均质型通常和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介导的狼疮、自发性关节炎相关,颗粒型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ANCA相关性血管炎有关,胞浆颗粒型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方面取得了迅猛发展。通过将细胞核、细胞浆、颗粒、荧光强度等图像细节特征进行提取,并转化成数字化参数,建立算法模型。可进行ANA检测结果的阴/阳性、荧光模型及滴度判读。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ANA的自动化,不仅包括实验操作(前处理)的自动化,也包括实验检测结果图像的采集、分析、判读、储存及传输的自动化。间接免疫荧光检测ANA的自动化技术应用于临床实验室可提高检测效率,减少由于实验操作、人工主观判读等原因引起实验室内、实验室间的结果差异,最终有利于不同实验室间的结果互认。
ANA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一般认为,间接免疫荧光法ANA在1:80及以上才有临床意义。滴度的高低可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及预后,观察药物的治疗反应,指导临床治疗。
但ANA阳性并不都是风湿免疫性疾病。除风湿病外,桥本甲状腺炎、药物性肝损、复发性流产、糖尿病、肿瘤、急性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甚至少数正常人都可出现抗核抗体阳性。因此如果仅仅只有这一项指标异常,不用太过于紧张,你可能是属于医学上的“少数人”。
在临床中,我们查出ANA阳性不用慌张,让患者朋友们注意定期随访和复查,让医生结合其它风湿免疫检测指标和临床症状给出专业的判断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