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别嘌醇,这7点很重要

唐江平医生 发布于2021-12-31 23:45 阅读量685

本文由唐江平原创

别嘌醇是一种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作为目前上市时间最长、价格最为低廉、应用最广泛的降尿酸药物之一,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一线降尿酸药物。

微信图片_20211231234439.jpg

别嘌醇主要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生成过多者,伴有肾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症、痛风反复发作或慢性痛风、痛风石、尿酸性肾结石或尿酸性肾病。


痛风急性发作时不建议服用别嘌醇


别嘌醇不能控制痛风的急性炎症症状,不能作为抗炎药使用,别嘌醇在促使尿酸结晶重新溶解时可再次诱发并加重疼痛。


须在痛风急性症状消失后(通常在发作后两周左右)方可开始使用。对于已经在患者体内存留尿酸的排泄,使用别嘌醇治疗无效。


别嘌醇的服用剂量


普通片剂:初始剂量50毫克/次,1-2次/日,每周可递增50-100毫克/日,至200-300毫克/日,分2-3次服。每2周测定血液和尿液的尿酸水平,如已正常,则不再加量,如测定值仍高,则可再增大剂量。最大量不超过600毫克/日。


缓释制剂:250毫克/次,一次/日,应根据病情和尿酸水平酌情调整用量。


最容易产生的副作用是皮肤损害


别嘌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其发生率高达3%-10%,短者用药后1-3天出现,长者数月后才出现。其中,皮疹轻重均有,严重的可能发生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皮肤坏死症,发生的概率是0.1%-0.4%,主要引起剥脱性皮炎,还会累及到重要脏器,发生率低,预后差,死亡率20%-30%。主要表现为:躯干皮肤弥漫红肿,大量鳞屑,四肢皮肤散在不规则红斑。躯干部呈叶状大片脱屑,手足部呈破手套、破袜套样脱落,头发、指甲无脱落。


因此用药过程中一旦出现皮疹,请立即停用,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血液系统副作用包括: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贫血。


消化系统副作用包括:腹痛、腹泻、血清转氨酶活性增高。


泌尿系统副作用包括:肾脏血管损伤、急性间质性肾炎、大鼠肾小动脉瘤、泌尿道损害、痛风性肾病。


神经系统副作用包括:无菌性脑膜炎。


过敏反应综合征包括:发热、寒颤、关节痛、肝肾功能损害、弥漫性血管炎和多脏器损害。


基因检测可以帮助规避严重副作用


大量研究发现,HLA-B*58:01基因与别嘌醇引发的超敏反应呈现很强的相关性,尤其在汉族人中,几乎所有超敏反应的患者都是HLA-B*58:01基因的携带者。HLA-B*58:01基因状态与别嘌呤醇超敏反应的关联性,已得到大量研究认证和专家认可。


2012年美国痛风管理指南建议:在所有的汉族人群中不论其肾功能如何,均需进行HLA-B*58:01等位基因筛查,如为阳性则禁用别嘌醇。


2017年我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中推荐:在服用别嘌醇治疗前进行该基因筛查,阳性者禁用。


引发副作用的其他危险因素


年龄是副作用发生的危险因素,这可能与年龄大者脏器功能减退及其他伴发疾病多有关。


一般认为,别嘌醇所致不良反应与药物的日剂量及累积剂量有关,日使用剂量越大,使用时间越长,累计使用量越大的患者,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


别嘌醇主要是经肾脏排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肾功能不全也被认为是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


这些药物会与别嘌醇发生相互作用


硫唑嘌呤、巯嘌呤

合用会增加潜在致命的骨髓毒性和血液病风险,应避免合用。


氯化钙、维生素C、磷酸钾(钠)

合用会增加肾脏中黄嘌呤结石的形成。


布美他尼、呋塞米、美加明、吡嗪酰胺

合用会增加血中尿酸浓度。


氢氧化铝   

合用会阻止别嘌醇在胃肠道的吸收,导致药效下降。


阿糖腺苷

合用会抑制阿糖腺苷代谢物阿拉伯糖次黄嘌呤的代谢,导致蓄积,毒性增强。


他莫昔芬、红霉素 

合用有严重的肝毒性。


华法林 

合用会出现抗凝作用过度。


卡托普利 

可能出现严重斯-约氏综合征。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合用促使皮疹发生率增加和皮损加重,应避免合用。


环磷酰胺 

合用会加强对骨髓的抑制。


服药期间不宜喝茶、咖啡、酒茶、咖啡及酒精会降低别嘌醇的药效。服药期间,应避免饮用茶、咖啡及酒精或饮用含有这些成分的饮料。


在用药期间,为了维持尿液的PH值在中性或弱碱性,应大量饮水(每日2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的同时避免出现结石。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