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放在前面。三步具体是:按(解除粘连),拉(恢复肌肉长度和关节活动度),练(恢复神经肌肉耦合,恢复关节功能)
所有常规筋骨疼痛,基本都可以按照这个大思路解决。简单的比如自我推拿,拉伸,筋膜放松;麻烦的比如关节注射,微创,大手术,术后康复;总体原则基本一致。
1,按。
首先是要解决炎症。无论是休息,还是用药,还是注射,炎症急性期是不好做操作的。
相对不那么疼了,可以试着关节各个角度活动,并用手指轻轻去摸,感受软组织哪里有结节或者条索或者异常走向。
确认好位置,无论是推拿、针刺针刀、冲击波、注射,微创或者开放,总之把这个软组织问题处理到差不多。有可能一次松不开,有一定进展就行。
2,拉
找到上述有问题的肌肉,根据解剖或者手感,找到这条肌肉的两端附着点,两点成一条直线进行直线牵拉。要有一定痛感,但不能太疼。大概类比一下舞蹈软开压腿的强度。
肌肉拉开了就松关节,无论是关节整复或者关节活动术都可以,力求让相关关节至少可以被动完成正常所有活动度(一般包括屈伸、侧屈以及旋转三个三维方向)。
肌肉牵拉和关节复位可以交替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直到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活动度。
3,练
很多病人,尤其是周围关节痛的(肩周炎,踝扭伤)以及脊柱侧弯的,在做完以上两步后自我感觉不明显。那就是缺乏锻炼,神经耦合能力不够,本体觉太差。也就是缺少自己支配自己身体的能力。
需要做的就是恢复关节功能。
第二步,拉伸要求被动打开所有活动度。那么第三步就是要求主动完成所有活动。
注意,一定,必须,要有足够的阻力对抗。根据患者的力量反馈进行随时调整。
而且,一定,必须,要找对活动方向进行单关节的孤立训练。尽量减少其他位置的活动和肌肉代偿。
抗阻没那么可怕,几十几百公斤是锻炼,几斤几克也是锻炼,需要多少给多少。达到让患者稍微需要费点力气才能完成的强度是最好的。
其实找对位置和方向进行抗阻也可以快速缓解痉挛以及恢复活动能力。对扭伤效果很不错。就是要有毅力。
给看到末尾的朋友一点奖励。
4,协调锻炼
很多下肢关节损伤,以及脊柱侧弯,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在恢复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代偿。所以在对应关节处理完毕以后,如果不对整体进行调整,患者对错误体态的适应会导致未来同链条上其他位置交替反复出问题。
比如扭脚了,好了以后腰疼。腰好了以后膝盖又不舒服。
所以在之前三步处理完以后,有余力有时间的情况下要进行体态评估,并对对应部位的整体协调训练。
(其实这步找瑜伽、普拉提、锻炼私教也能做,但前提是第一他会做,第二你舍得花钱。)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其实把第四步做好了,并且能保持一定强度的日常锻炼,怎么会有筋骨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