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损伤及术后康复

严翔医生 发布于2022-04-04 12:04 阅读量1167

本文由严翔原创


图片发自160App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系统常见损伤之一,伤后关节疼痛、稳定性差、自然修复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功能活动,并且使骨关节炎的发生率增加。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关节不稳,通常依赖外科手术重建前交叉韧带才能根本解决。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已是非常成熟的手术治疗方法,被公认为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手段。

什么是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位于膝关节内,连接股骨与胫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向前过度移位,它与膝关节内其他结构共同作用,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使人体能各种高难度和复杂的下肢动作。


图片发自160App

有身体发生冲撞或者高速度的运动时,容易造成前交叉韧带断裂及损伤,常见的受伤机制包括屈膝外翻伤,外旋伤,过伸伤等,常见的易受伤运动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滑雪、柔道、摔跤等。一些群众性运动,例如拔河、跳马、跳箱等,以及剧烈外伤、车祸伤等情况也容易出现前交叉韧带损伤。


图片发自160App

除此之外,臀中肌肌力不足、股四头肌内侧头肌力不足、扁平足足弓塌陷、运动前热身不足、过度疲劳、肥胖灵活性差、年龄增长柔韧性降低以及场地不适等等都是前交叉韧带损伤不可忽视的因素。

术后早期1—2周

直腿抬高训练:患者平卧,将腿伸直抬高,开始时可能抬高20-30°左右,可以在他人的协助下进行,经过锻炼后应能达到70°左右且抬至最高点时能停留几秒钟。


图片发自160App

踝关节背伸跖屈训练: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做足踝部的背伸跖屈,持续30s,然后放松,重复10次左右。目的是增加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


图片发自160App



术后第3天开始在支具、双拐保护下患腿脚尖着地行走,2周内要求患腿不负重,以后患腿逐渐增加负重,争取到达4周时可进行全脚掌着地行走,步态正常或接近正常。

逐渐增加主和被动的膝关节屈伸练习,以闭链训练为主,如足跟在床上前后滑动、 CPM 机辅助锻炼等,这一阶段活动范围应控制在0~60之间。期间禁止患者下床活动,避免 ACL 的再损伤。

术后3-4周

继续保持膝关节伸展的练习。

活动度练习:术后第3周,被动屈膝达到120度,术后第4周,被动屈膝达到130度。

术后第3周,调整直膝活动夹板为0~45,术后第4周调整活动夹板0~90,并在此范围内练习屈伸膝。

术后第4周以后睡眠时可不带直膝夹板。可开始固定自行车练习,早期要用最小的阻力。此时可以开始闭链练习,如靠墙浅蹲、压腿。

术后5-6周

术后5周被动屈曲应达到130度,该阶段开始进行膝关节稳定训练,如提踵练习,靠墙静蹲时膝屈曲角度适当调整。

术后6周创伤后血肿吸收,癜痕形成或发生癜痕收缩,可引起关节运动障碍。此时,功能锻炼的同时配合中药熏洗患处,能够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对于康复效果更好。




图片发自160App



术后7-8周

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滑板、直腿抬高、夹球、腘绳肌训练、抬小腿、功率车、步态训练、单腿站立训练、静蹲和本体感觉训练等。训练患者带支具完全负重行走,强化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被动屈曲角度逐渐至与健侧相同。

术后3-6个月

患者已经可以在正确姿势下进行正确的坐、站、立、走等基本活动,患肢膝关节无肿胀,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力量达到正常的70%,此时要求患者加强肌力、神经肌肉控制练习,开链训练和闭链训练结合进行。同时开始敏捷性训练,告诉患者可以骑自行车代步,并可以进行游泳、慢跑活动。

术后7个月﹣1年

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全面恢复体育运动。

对于剧烈外伤造成的前交叉韧带损伤一般暂时予消肿、冷敷、制动等处理待受伤1-2周后膝关节肿胀疼痛好转再行手术治疗。对于损伤较为严重并带有合并伤的情况手术时机还要延迟2-3周。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