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完便便,一定要回头看一眼,因为……

余绪超医生 发布于2023-12-03 09:43 阅读量374

本文转载自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一、大便,“正是消化道最好的捎信人

    人每天都要进食和排泄,您有留心自己的大便吗?排便是否困难?颜色质地如何?您知道出现异常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吗?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大便是食物在消化道未被吸收而产生的残渣部分,主要由水和蛋白质、无机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纤维组成。食物途径的场所是消化道,食物残渣的异常多见于消化道的异常。 

      1、排便次数减少,一周内<3次

  一、便秘,分为器质型便秘和功能型便秘。器质型便秘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很多疾病都会表现为便秘,这种因某种疾病而出现的便秘为器质型便秘,需要就医治疗,如因痔疮、肛裂导致的便秘是器质型便秘。功能型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习惯而使便秘得到明显改善的为功能型便秘。

  二、慢性胃炎由于饮食不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原因导致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和蠕动功能减弱,引起排便次数少,常伴有恶心、腹痛等其他症状。

  三、进食过少由于饮食的摄入减少,肠道内残留的食物残渣也会相应地减少,故而粪便就会减少,表现为大便次数少。                 

    四、精神因素工作压力过大,工作紧张等导致精神压力大,也会使得大便次数减少。   

  五、肠梗阻是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便秘、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                                             

  六、痔疮痔疮会引起肛门不同程度的堵塞,影响患者的排便,还可伴有便血、疼痛等症状。        七、除以上相对常见原因外,还有其他的可能性疾病,比如直肠癌,脊髓损伤、脑卒中、周围神经病变等。

      2、 排便次数增多,一天内>3次

  一、生理因素暴饮暴食,或吃了大量的粗纤维食物,如玉米、荞麦、燕麦等,容易使胃肠道蠕动加快,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的情况。

    二、慢性肠炎当肠道内受到细菌或者是病毒感染时,容易诱发慢性肠炎,当肠黏膜产生刺激时,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

    三、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肠道肿瘤、胆囊切除术后、肠道息肉、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也可能出现大便次数增多。

    四、其他如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霍乱等。

    正常的大便颜色正常的大便颜色为淡黄色、黄色或者轻微的深黄色。一、若大便变灰白色,提示胆道梗阻,有胆结石、胆道肿瘤或胰头癌的可能。二、若大便呈深黄色,多见于溶血性黄疸。三、若大便呈绿色,见于消化不良、急性肠炎、菌痢、肠道功能失调,此外,食用过多含有绿叶素的绿色蔬菜,或药物因素,也会使粪便变成绿色。四、若大便呈鲜红色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内痔出血,肠息肉或直肠癌、结肠癌,阿米巴痢疾。五、若大便呈暗红色见于血液性疾病,由于凝血功能减弱,导致便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正常人进食过量的咖啡、巧克力、可可、樱桃等也可能出现暗红色的大便。六、若为黑色大便,又称柏油样便,黑如马路上的柏油色,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它包括消化性溃疡、胃窦炎、胃粘膜脱垂、肝硬化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等,但是,食过多的动物血、动物肝脏、菠菜,口服铁剂、铋剂,活性碳等,粪便也可呈黑色,通过调整饮食就可恢复正常,注意和上消化道出血区分鉴别。

    正常的大便形状呈香蕉状一、硬邦邦状这样的大便容易成为各种疾病的根源。一般和饮食习惯、精神心理因素有关。饮食中缺乏水分,造成大便干燥,大便变硬。平时可增加水分的摄入,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平时注意调整好心态,排除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加体育锻炼,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必要时可寻求中医治疗。二、块状见于饮水不足、孕妇,若饮水足量且并非孕妇,还经常排这种便一般提示肠内出现病变,如各种炎症、肠易激综合征、有时甚至是癌。三、泥状大便中水分含量较多,考虑胃肠功能紊乱,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惹综合征,此外乳糖不耐受综合征也会出现大便不成型。四、水状大便中水分含量极多,这种大便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它通常是一些恶性疾病的征兆。

    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自己的大便情况,不能因为其气味“臭”,而疏远它。对于有消化道相关症状(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部胀气,胃痛,反酸,烧心,腹胀,大便异常等)的人群,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做胃肠镜检查,建议尽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如果无症状,只是体检,建议40岁以上应该做胃肠镜筛查,这有利于尽早发现胃肠道疾病,从而及时地进行内镜下超级微创治疗,对人体损伤很小。有效防止胃肠道肿瘤的发生,比如胃癌、结肠癌的发生。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