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转胎头术治疗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分析体会

徐昌琼医生 发布于2023-05-12 06:40 阅读量758

本文由徐昌琼原创

  摘要:目的观察手转胎头术治疗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30例头位难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生产方式,观察组采用手转胎头术,对比两组患者产后出血率、转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反应状况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首先需要对胎儿在宫内的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做胎心监护和妊娠B超评估胎儿反应情况及羊水情况,并且需对胎儿胎心音进行严密监测,先给患者常规消毒尿道以及外阴部位,行阴道检查,了解患者子宫开口大小以及骨盆径线大小。采用触摸胎儿方式或是触摸胎头骨缝方式判断胎方位。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模式,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按照正常分娩过程对产妇进行协助分娩。观察组采用手转胎头术,具体操作如下: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有宫缩乏力的可以给催产素静脉滴注,若患者宫缩较强可以调整滴注速度减少滴速,尽量舒缓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树立经阴道顺产的信心,让患者放松心情,也尽量让患者放松子宫,以便于之后对胎头的旋转操作。以枕左后位为例,手转胎头术操作者右手手心向上,拇指放于胎头的前侧方,四指放在后侧方,将胎头稳稳握住之后轻轻向上推,感觉到胎头松动之后,按照逆时针方向慢慢将胎头旋转180°,一手在腹壁耻骨联合上方,帮助胎头旋转。或由助手在产妇侧方,双手放在产妇腹壁上,帮助胎肩及胎背向前旋转。促使胎头前额超过产妇骶骨岬。待胎头处于又枕前位时则终止旋转,将胎头轻握,根据产妇宫缩规律引导胎头下降、入盆,并同时注意有无脐带脱垂情况,如胎头衔接良好后,将右手拿出后等待产妇自然分娩。

  1.3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统计,计数数据采取率(%)表示,以χ2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产状况对比两组患者产后出血率与转剖宫产几率,结果显示,实施手转胎头术的观察组中产后出血率更低且转剖宫手术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产后出血12例,观察组产后出血3例,对照组转剖宫产50例,占76.92%,观察组转剖宫产15例占23.07%。

 2.2新生儿反应情况采用Apgar量表评价两组新生儿反应情况,Apgar评分越高代表新生儿反应情况良好。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处于8~10分程度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评分高的49例,对照组为44例,评分4-7分对照组为10例,观察组为6例,评分1-3分的对照组占1例,观察组为0。

2.3并发症。56例手转胎头术过程中,无一例发生头皮损伤,脐带脱垂,颅内出血,胎盘早剥、软产道裂伤等并发症,未发生死产及新生儿死亡

3讨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剖宫产率不断上升[4],这也造成很多中青年医生难以有效的处理头位难产,从而继续增加剖宫产,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头位难产患者而言,手转胎头术是在如今的形势下是行之有效比较简单可行的措施,并且能够明显缩短产程时间,较大程度的减少产后并发症,有效的降低了转剖宫产的几率。在实施手转胎头术治疗前首先应了解这一治疗操作的指征,只有符合指征才可实施这类操作[5]。①患者必须已经出现胎膜早破的迹象,且头盆的对称性良好,评分至少为7分。若患者骨盆移位、畸形、狭窄、颜面位,则不能实施手转胎头术治疗;②胎儿在子宫内部应该是反应情况良好,不存在宫内窘迫情况[6];③活跃期存在明显的阻滞或延长现象;最后,对患者行阴道检查可发现胎方位属于枕横位或枕后位,且胎儿颅骨不存在重叠变形危险。实施手转胎头术时,产妇能够经阴道顺产,同时降低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可在充沛的精力下配合医师指导其顺产。在这一手术过程中,手转胎头术的操作者在手法以及经验上需要比较高的水平,首先应充分了解产妇身体心理状况以及胎儿反应情况,只有在胎儿反应良好的情况下才可实施手转胎头术;另外,在操作中动作要轻柔,不可粗暴对待胎头,应小心、仔细的握住胎头后慢慢的旋转胎头旋转至枕前位。对于体型偏大胎儿或巨大儿,徒手旋转操作上更需要时刻保持谨慎,如果不能有效的旋转胎头,则尽快选择剖宫产。另外在实施手转胎头术之前须和患者说明这项技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让患者了解这项技术的优势,得到患者的心理支持之后,并鼓励患者树立经阴道顺产的勇气和信心,这样更有利于在执行手转胎头术中得到患者更好的配合,提高了手转胎头术有效性与成功性。另外,执行者应根据临床经验合理调整手法,例如在旋转胎头过程中若发现胎头紧贴骨盆影响到旋转有效性,则不能强制性旋转,这样会造成新生儿颈椎或头部受伤,操作者应将胎头轻轻向上推,感觉胎头与骨盆的贴合程度,待贴合较松时继续旋转[7]。若一次操作未成功,可根据产妇宫缩状态再次尝试,但是不能反复尝试,如手转胎头术可根据产妇宫缩状态再次尝试,但是不能反复尝试,如手转胎头术进行3次仍不能成功。可考虑转为剖宫方式结束分娩,以保障母婴安全健康。本研究结果见前文详述。

总之,对头位难产患者而言,相对于常规自然分娩而言,可在操作上使用手转胎头术,在手术安全性上更高且新生儿反应情况良好,有值得推荐使用,供同道们借鉴。

  参考文献:

[1]班爱会.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2(14):94-95.

[2] 贺艳辉.两种手法手转胎头术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26-28.

[3]曾静.头位难产中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的临床价值[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2(21):212-213.

[4] 王云.适当改变体位加适时手转胎头术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26(5):6-6.

[5]徐美芳.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0(24):603-604.

[6]周红林.体位改变联合手转胎头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临床效果及对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35(34):5874-5876.

[7]刘艳.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3(15):77-78。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