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饮食,人们不再只满足于吃饱,反而更加注重如何饮食才有利于养生,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民以食为本”,因此饮食是养生中的重要环节。根据《黄帝内经》,合理饮食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1、 种类:《内经》云“谷肉果菜食养尽之”“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均强调谷肉果菜的合理搭配,既非大鱼大肉,亦非纯素食主义。鱼肉等肥甘厚腻之品过食易酿生湿热,使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纯素食易造成人体正气不足,招致病邪,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另外根据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人与天地万物亦是一个整体,因此在种类选择时还要结合季节,尽量选择应季的瓜果蔬菜,如:西瓜性寒凉,在北方多生于夏季,此时天气炎热、人之阳气充足,少食可以清热解暑、生津止渴,但冬季天气寒冷、人之阳气闭藏,食之则会损伤人之阳气。
2、 寒热:中国人一向讲求趁热吃,这是怕吃了寒凉的会生病,但是热食也要有一定的限度。饮食过热会伤及消化道粘膜,易引发食道癌等多种消化道疾病,太过寒凉则损及人之阳气,因此在寒热选择时要把握《内经》所提及的“寒无沧沧,热无灼灼”的原则,注意冷热平衡,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亦指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
3、 量:量的选择以七八分饱为度,即感觉进食的欲望与速度明显下降,胃里还不觉得满,做到食饮有节
4、 性味:药食同源,食物亦有寒热温凉四性及酸苦甘辛咸五味。根据阳气对人体重要性、结合中国人的体质,建议少食寒凉。对于五味,中医学认为五味入五脏,“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既可养五脏又可伤五脏,因此需谨和五味、合理搭配,忌五味的偏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