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脑中风发病急,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当患上脑中风后,在一般情况下发病后初始2周内为急性期,2周以后进入恢复期,半年以上则为后遗症期。
自第2周开始,就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护理得当与否对肢体功能的恢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调节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中风病人突患疾病,情绪常表现为暴躁易怒或悲观失望,作为家人要经常开导病人,使其心情舒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以利于病情好转。
2、合理饮食
中风病人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忌食过咸、过甜及辛辣、油腻等食物,并保持二便通畅。
3、进食注意避免患者呛咳
脑中风患者多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吃饭或饮水时要抬高床头,尽量端坐,头稍前倾。饭后半小时要保持半坐位。吞咽困难的病人不要使用吸水管吸水。对咀嚼吞咽不畅的病人于每次就餐后清洁口腔,防止残渣滞留口腔引起口腔炎或误吸。
4、加强护理,预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家属要鼓励或帮助病人经常更换体位,避免患肢受压时间过久而发生褥疮。一般可每2-3小时翻身一次。还应注意保持皮肤和被褥的干燥、清洁。一旦发生褥疮,可在患处放置气垫圈,避免局部受压,并注意敷药,使之早日痊愈。一旦出现感染必须尽快到医院就诊,经常更换体位及拍背,也有利于痰液咯出及改善肺部血液循环,可有效的预防肺炎的发生。同时加强语言训练及被动活动患肢,促进功能恢复。
5、细心观察病情变化。
当发现患者的神志,语言或患肢症状加重时,要及时请医生治疗。
发生脑中风,后期的康复治疗是关键,家人积极帮助患者,争取早日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防止合并症的发生,使患者身体功能得到恢复,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和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