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的文章跟大家讲解了很多关于脊柱疾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今天来跟大家科普一下腰椎术后的早期康复方案,此阶段对于患者来说,正如文章标题所说的黄金时期,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对于骨科医生来说,尽一切办法避免术后的并发症是术后患者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很多患者一旦出现术后并发症,轻者会影响术后的康复进程,重者则危机患者的生命危险。
而很多并发症正是在术后5天左右出现的,如肌肉萎缩无力、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等并发症。伴随着目前医疗进步等各项因素、医院的患者周转比以往快了很多,大部分患者手术后在医院观察5-7天后即可出院。
在术后住院这段时期里,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责任与任务都很重,首先医务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尽可能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患者需要配合医务人员,遵循和学会必要的康复知识,以便术后回到家后,可以自行的按照康复计划继续进行康复,避免再次的损伤。
在康复治疗中,早期的康复运动训练在康复治疗中极其的重要,今天就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
1、腹式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可以加大横膈膜的活动,帮助我们的肺得到最大的扩张,改善心肺功能,因此腹式呼吸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降低肺感染。
2、上肢的功能训练:
可能很多人会疑问,我做的是腰部的手术,为什么我们要训练上肢呢?因为在术后的卧床中,很多人会限制患者的行动,但是其实腰部手术,并不影响我们的上肢的功能的,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指导,使患者可以尽快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为后续的体位转移提供安全保障。
3、股四头肌收缩训练:
此动作可以预防我们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萎缩,避免术后行走无力。
4、腘绳肌收缩训练:
刚刚股四头肌是锻炼我们大腿前侧的肌肉,而腘绳肌是锻炼我们大腿后面的肌肉,同样也是为了避免术后行走无力。
5、踝泵运动:
顾名思义,踝泵运动就是指通过踝关节的主动运动,使远端的血液像泵一样从身体的最远端流回心脏,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在预防下肢的静脉血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6、双下肢直腿抬高:
双下肢左右交替的依次进行直腿抬高,此动作可以锻炼下肢的肌肉力量,避免下肢肌肉萎缩无力。
7、双下肢屈伸练习:
早期我们会先做双下肢不离床的屈伸练习,逐渐过渡到双下肢的离床练习(空中踩单车),此动作主要是训练患者的下肢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8、神经根牵伸治疗:
为了避免患者术后神经根的粘连,导致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康复医生会定时的术后患者进行神经根牵伸。
9、本体感觉与平衡训练:
待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并通过了康复医生的评估后,患者可以在穿戴腰围的情况下进行行走前的本体感觉与平衡训练了,此项在预防患者术后跌倒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0,、步行训练:
经过上面站立下的本体感觉与平衡训练,并且通过的康复医生的评估,患者可以进行日常的生活步行训练了。
每个人都是一个新的个体,康复方案需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确定康复方案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制定符合患者的康复处方。而以上的康复内容只是腰椎术后康复中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有各种理疗以及更多的康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各项功能。
一个疾病的痊愈,不但需要成功的手术,而且需要重视手术后的康复,我们才能更好的战胜病魔;相反,重视手术,忽略康复,则再成功的手术最终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
声明:
1、以上康复训练需要在专业的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随意模仿;
2、以上图片版权归陈文杰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使用。
作者简介:陈文杰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现就职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中心骨科康复组。中华康复治疗师协会会员;广州物理治疗学会会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青年授课大学优秀奖;在国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擅长:手足外伤、髋膝关节置换术、脊柱术后、四肢骨折等围手术期的康复,以及前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肩袖损伤等运动损伤康复。对于中医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炎等常见骨科疾病中有着丰富的临床康复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