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病毒今年有点猛

禹定乐医生 发布于2021-07-17 08:45 阅读量7090

本文由禹定乐原创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在六个月以下的婴儿中,它可能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主要是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全球每年新发5岁以下儿童RSV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约3400万例,每年造成近20万名儿童死亡。不仅如此,RSV的长期感染还会导致持续性喘息和哮喘。

自去年新冠疫情开始,无论在成人还是儿童,感染性疾病都显著减少;但在夏天却爆发了一场猛烈的儿童RSV感染,儿科病房几乎人满为患。今年亦如此,一刚入夏,RSV如约而至,在我院呼吸科病房RSV感染患儿几乎占小半数。但在往年,冬春季才是该病毒感染的高发时节。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儿童在2岁以前至少发生1次RSV感染,而且对再次感染没有保护作用。

RSV感染不能产生永久性免疫,不能保护儿童免于再次 感染。RSV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以表现为症状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或中耳炎,也可以表现为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与患儿的年龄、基础疾病、环境暴露因素及既往的呼吸道感染史有关。

1. RSV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儿童早期RSV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刺激症
状,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查体鼻黏膜、咽部、球结膜、鼓膜等处可见充血、水肿等现象。同时,往往伴发热。

2.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 

RSV感染患儿可以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多见于婴儿及 <2岁儿童,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初通常存在2~4d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鼻塞和流涕,之后很快出现下呼吸道症状,出现咳嗽、喘息,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呼吸费力(呼吸做功增加)和喂养 困难等。部分婴儿临床过程表现为肺炎,在前驱期的流涕、咳嗽等症状后,出现呼吸困难、喂养困难、精神萎靡等。

儿童RSV感染的治疗

一般治疗

对于急性期患儿应动态观察及评估病
情变化,当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 90% ~92%时,给予氧疗。对于重症患儿,还可选择无创持续性正压通气或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当存在上气道阻塞并引起呼吸困难或喂养困难时可给予口鼻腔吸痰或盐水滴鼻缓解鼻塞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若能正常进食,建议继续经口喂养,如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进食后呛奶易引起误吸等情况,可给予鼻胃管营养摄入,必要时可给予静脉营养,以保证体内水电解质内环境的稳定。

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

(1)重组人 α干扰素

(2)利巴韦林 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实利巴韦林在治疗 RSV感染中的有效性,不推荐常规使用。

2.支气管舒张剂

对于RSV感染伴喘息症状患儿可试用支气管舒张剂,然后观察临床效 果,如用药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可继续应用;如用药后无改善,则考虑停用。

3.糖皮质激素

不推荐常规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对有过敏体质或过敏性疾病家族病史的喘息患儿,可试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舒张剂治疗,起到抑制气道炎症、改善通气及缓解喘息症状的作用。

4.高渗盐水雾化吸入 

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在
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尚有争议,不推荐作为常规用药。

5.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不推荐作为常规用药。对RSV感染后出现反复喘息的患儿可试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口服预防喘息发作,其治疗有效性尚需进一步证实。

6.抗菌药物

不作为常规用药推荐,也不建议预防性用药。当考虑继发细菌感染,或重症病例存在细菌感染高危因素时,可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

RSV感染的预防

RSV主要通过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分
泌物或污染物传播。直接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但 飞沫和气溶胶也可引起传播。RSV可在手和污物 上存活数小时。洗手和接触防护是预防传播的重要 措施。RSV感染后的潜伏期为2~8d,通常为4~6d。

一般预防

1.家庭预防

加强对RSV感染及防治方面的宣
教;提倡母乳喂养至少 6个月。避免暴露于烟草和其他烟雾;在RSV流行季节,限制高风险婴儿去儿童保育机构;在任何场所均应洗手(用肥皂洗手或含酒精的溶液洗手),尤其是高风险婴儿在暴露于有呼吸道感染风险的年长儿童时;养成良好的咳嗽卫生习惯。

2.医院预防

与患儿直接接触的人员均应在接触
患儿前后消毒双手;推荐将患儿隔离于单人病房或与其他RSV感染患儿一起隔离于同一病房(集中隔离治疗患儿)。

特异性预防

1.药物预防

帕利珠单抗是针对RSV的特异性抗体,尚未引进国内临床应用。

2.疫苗

目前没有可用的疫苗。多种疫苗目前正处于临床前和早期临床研发阶段。

引自2020《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