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医:你身边有个古董,该换了……

罗一郎医生 发布于2020-12-14 21:48 阅读量19788

本文由罗一郎原创


timg.gif

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前;它,天天与你亲密接触,甚至比你的爱人更多亲吻你的唇齿;它,可能被你用成了古董……它就是——牙刷。

timg1_副本.jpg

哈喽大家好,罗小医又回来了。前几天病人也多,写稿也频繁,以至于身体出了点问题,耽误了和大家侃大山的科普进程。

今天我们说的是“牙刷”。

有朋友问了“牙刷有什么好说的,我天天用,家家有”。有和用不等于会用。


timg (1).gif

牙刷存在的历史很悠久。

牙刷的前身是咀嚼棒。咀嚼棒用植物的细枝做成,一端为毛状,用于刷牙,另一端为牙签状,用于剔牙。最早的咀嚼棒大约出现于公元前3500年的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墓穴中也有发现。

 

93316561961c4bcb8671c16552531a97.jpg

(用细条制作的咀嚼棒)

 

中国关于咀嚼棒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中国古人通常把杨柳枝泡在水里,需要用的时候就把杨柳枝的一端咀嚼咬开,产生很多细软小条,形成类似牙刷的刷毛,兼具牙刷和牙签的功能。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个来源。

 

时至今日,非洲、美国南部农村中依然保留了使用咀嚼棒的习惯。

 

最早的牙刷

 

目前公认的最早牙刷是中国唐代(公元619–公元907)制造的,其形态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牙刷。它的刷毛部分用猪鬃制成,然后固定到竹子或骨骼制成的柄上,形成一个牙刷。

 

 

cc177d192d8a409c8281cdd369f7978c_th.jpg

 

(唐代的牙刷)

根据1223年日本道元和尚的记载,他在中国游历时曾见到和尚使用马尾毛制成的牙刷清洁牙齿,这可以视为一个佐证。

 

随后这种牙刷被旅行者带回欧洲。大约到了17世纪,牙刷逐渐被欧洲人接受。欧洲普遍认可的关于牙刷的最早记录出自英国人Anthony Wood的自传,他在1690年的自传中提到,他从J. Barret处购买了一把牙刷。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一直是牙刷的出口国。中国和英国之间的牙刷贸易甚至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中叶。

那用了这么多年的牙刷你一定会选择么?看看自己的牙刷合不合标准吧:

1、刷头的要求


1.jpg

美国牙科协会建议,刷头长约2.54~3.18厘米。宽约0.79~0.95厘米最为合适。

这样的刷头不至于过大,相对可以在口腔内自由转动,许多牙齿死角与口腔深处可以顾及。如果牙刷头进不去、刷不到就会造成这些死角细菌斑堆积形成牙结石,进而引起口腔疾病。

2、刷毛的要求


t2img.jpg

很多口腔科同行都会建议使用软毛刷,如果刷毛太硬,会很容易对牙齿和牙龈造成损伤,进而导致牙齿楔状缺损、牙龈出血等,尤其对于牙齿刚刚长出的儿童和牙釉磨损严重的老人。但是罗小医建议大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如果牙周情况不佳,最好使用软毛牙刷,这样确实可以很好地照顾到受损脆弱的牙周组织。但是如果是牙周情况良好的朋友,罗小医建议大家可以大胆地把刷毛选的硬一些以增加清洁效力。

3、刷毛排列要求


3.jpg

我们在选购牙刷时,除了要注意刷毛的软硬程度外,刷毛的排列也是在选购牙刷时要注意的细节。据美国牙科协会建议,理想的刷毛排列,应该是2-4排,每排5-12束,各束之间有一定的间距。这样刷牙时既有利于有效清除牙菌斑,又便于牙刷本身的清洗。

4、牙刷柄的要求


u=377762810,3790213381&fm=26&gp=0.jpg

一把好的牙刷,在牙柄的处理上自然也是有讲究的。我们在选购牙刷时,最好选择牙柄防滑设计的。目前市面上防滑设计的牙刷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直线型和角度型的。临床研究表明,直线型使用时,用力不好掌握,而角度型更容易到达菌斑清除区域。一般刷柄与刷头的角度以17°~20°为宜。

那个朋友又问了“我好不容易选择了一把符合要求的,那我这辈子就是这把牙刷了!”

这个朋友怕是把牙刷当成了古董,天天用来刷马桶还比较合适些。牙刷是要勤更换的!

出现下面几种情况,就需要更换牙刷了:

1、牙刷毛根部颜色变深

牙刷毛根部的污垢会慢慢堆积,一旦发现牙刷根部颜色变深,就表明污垢积累较多,需要及时更换牙刷。

2、牙刷毛整体形态磨损变形


5.jpg

刷毛软塌,爆炸状,刷毛之间的距离明显变宽,使污垢更容易积淀在牙刷根部,出现这种情况时,最好立即更换牙刷。

3、一些疾病之后


4.jpg

(电镜下刷毛表面附着的菌丝)

例如感冒的周期在7天左右,但是感冒病毒的传染性会维持7~21天,即使感冒好了,感冒病毒也很有可能传播到牙刷上。因此,感冒初愈时,要及时更换牙刷,避免二次感染。特别是现在新冠肺炎猖獗,大家更是要提高警惕。

4、每三个月至少要更换一次牙刷


6.jpg

3个月是牙刷的最长寿命,因为牙刷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极易滋生细菌。

有些人刷牙过后总会出现牙龈出血、牙龈肿痛的现象,其实很多是因为牙刷上的细菌繁殖对口腔造成的二次污染所造成的!

这个朋友又问了“那我选对了牙刷,勤更换牙刷,我是不是就算是正确了解牙刷了?”

非也非也!

牙刷使用过程中大家还有很多错误的习惯。

1.       刷牙前蘸水

为什么不要蘸水?因为蘸水后牙膏就容易从牙刷上掉下去……

 

 

 (咳咳)

 

不是,是因为牙膏内本来就还有水分和保湿的成分,让牙膏再口内直接摩擦就可以产生泡沫,无需手动加水。而且一般人刷牙用的是自来水,难保有细菌混迹其中。所以用牙膏还是不用蘸水直接刷的就好。

2.       刷完牙后倒插牙刷


u=268344075,1501808413&fm=26&gp=0.jpg

好多人都有一个习惯:刷完牙后帅气的把牙刷往口杯中一插,刷头冲着杯底。殊不知这样会让刷毛长期处于一个湿润温暖的环境中,这恰恰是细菌最喜欢的环境。要是再加上点食物残渣……啧啧啧,第二天再刷牙时进入口中的那就是一个“集团军”的细菌啊。所以要让刷头保持干燥,刷头向上。

3.       刷完牙后盲目消毒


66.jpg

有的朋友说我怕刷毛上面细菌多,我把刷毛浸入消毒液里面不就行了么?这样也不好。首先,你手上的消毒液能不能干掉那些“身经百战”的细菌不好说,其次,很多消毒液只能外用不能内服,久而久之可能会中毒。还有些消毒剂还有可以溶解有机物的成分,可能造成牙刷过早老化,费钱。

希望大家看完这次侃大山科普可以了解牙刷,选对牙刷,刷好牙。牙好才能身体好。

如果您觉得我说的还行,还请点赞、转发、收藏~谢谢大家~

(引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疾病: